首页> 中文学位 >语言的自我中心成分及其文本解释
【6h】

语言的自我中心成分及其文本解释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绪论研究自我中心成分的意义

第一节选题的意义

第二节论文的结构

第三节论文的新意

第四节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第五节论文研究的主要问题

第六节论文的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

第七节关于论文中的术语和译名

第一章自我中心成分研究述评

第一节语言哲学对自我中心成分的研究

一、语言哲学的概念

二、语言哲学对指示语的研究

三、语言哲学对主观情态的研究

第二节语言学对指示语的研究

一、指示语研究简史

二、指示语研究的现存问题

三、指示语研究的新进展

四、指示语的符号学特征

第三节语言学对主观情态的研究

本章小结

第二章语言自我中心性研究

第一节语言自我中心现象的普遍性

第二节多学科视角下的“自我”

一、哲学视角下的“自我”

二、语言学中的“自我”

第三节语言中的人类中心主义和自我中心主义

第四节认知主义视角下的语言自我中心性

一、语言自我中心性的认知根源

二、从认知主义看指示和情态的共性

第五节语言学视角下的语言自我中心性

本章小结

第三章语言的自我中心成分

第一节语素层面的指示意义

第二节自我中心成分的语义分类

一、指示类自我中心成分

二、感知类自我中心成分

三、认知类自我中心成分

四、言语类自我中心成分

第三节根据参照点对自我中心成分的分类

第四节文本层面的自我中心成分

一、元语言动词

二、话语标记

三、元文本成分

本章小结

第四章自我中心成分的解释机制

第一节解释机制的概念

第二节解释机制的类型

一、言语解释机制

二、叙事解释机制

三、句法解释机制

四、“现在”的解释方法

第三节自我中心成分理论对语言现象的解释

一、存在句中否定二格的用法和解释

二、对几个汉语语法现象的解释

本章小结

第五章自我中心成分与叙事学研究

第一节作为语言学研究对象的叙事文本

一、叙事文本的概念

二、叙事文本的交际特征

第二节叙事文本中的自我中心成分研究

一、文本中的指示语研究

二、文本情态研究

第三节自我中心成分与叙事学研究

一、叙事学及其研究对象

二、从自我中心成分视角看叙事学研究

三、《Первое знакомство с городом》叙事视角分析

第四节自我中心成分与叙事类型划分

一、话语类型及其特征

二、叙事类型划分

本章小结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术语对照表

附录二术语索引

附录三人名索引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自我中心成分”通常被理解为指示语,并且局限于日常话语中的研究。本文介绍了指示语研究的最新进展,并对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做出说明。本论文将指示语和主观情态合并到自我中心成分范畴之内,并从哲学、语言学和认知主义等角度论证了合并的可能性和必要性。空间范畴的隐喻化、语言学中的实义化理论证明了两者的共性。语言的自我中心性可以表现在从语素到文本的各个层面。从哲学的“自我”概念出发,说明了自我具有物质属性和精神属性,并且精神自我可以多次分化,表现为不同的主体形式,这可以为解释语言中的“内在的自我”“信源主体”“语义主体”等概念提供借鉴,也是叙事文本中形成多声部现象的重要原因。根据主体的类型本文将自我中心成分划分为指示类、感知类、认知类和言语类四种类型,根据参照点的不同,又可以划分为一级和二级自我中心成分。通过引入E.Benveniste“叙事层面”和“言语层面”的概念,说明自我中心成分的解释机制有三种:言语(指示)解释机制,叙事解释机制和句法解释机制,在此基础上,本文对汉语和俄语中的一些语法现象做出解释。自我中心成分和叙事学主要概念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因此上述研究成果可以被应用到叙事学研究中,本文分析了自我中心成分和叙事学的主要概念,如叙述者、视角、叙事类型等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自我中心成分在叙事学研究中的作用,并通过实例说明了自我中心成分和叙事学范畴之间的关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