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孔子文学思想及其影响研究
【6h】

孔子文学思想及其影响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引言

第一章孔子文学思想的哲学基础

第一节孔子的礼论

一、周代的礼乐制度

二、孔子对周礼的继承与改造

第二节孔子的仁说

一、以仁释礼

二、中庸的君子人格理想

第二章孔子的文学观

第一节文学的内容与形式

一、“文”与“言”

二、文与质关系

第二节论文学的批评标准与功能

一、“思无邪”至“中”说

二、文学的功用

第三章孔子的美学思想

第一节孔子的审美标准

一、孔子论美与善

二、孔子的“中和之美”

第二节孔子论人格美与自然美

一、圣人、仁人与君子人格之美

二、对自然美的认识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孔子所处的春秋末期,中国社会已经是由奴隶制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大转变时期。也就是孔子所称的“天下无道”,“礼坏乐崩”的时期,作为儒家的开创者,孔子不仅很好地继承了西周的礼乐文化,而且还对其加以改造,援“仁”入“礼”,使得宗法范畴的礼更具有人文性。“仁”与“礼”是孔子思想中的两个核心概念,在孔子思想中“仁”是最高的道德原则,包括多种善的品德,仁具有体验性和实践性。要求人们都要做到仁,“仁”也成为君子人格的内在要求。
   孔子的文学观念和审美思想也是其“仁说”与“礼论”的基础上而产生的,孔子从“诗教”的观点出发,对于文学作品的社会作用给予了极高的重视。其对《诗经》的评论中所提出的“兴观群怨”说,关于文学内容与形式的关系而提出的“文质论”,“辞达而已矣”,还有“尽善尽美”的审美思想,孔子在艺术审美中主张“中和”、“中庸”。中庸不仅是审美批评的尺度,它也是一种哲学观,一种道德规范。从《论语》中我们发现孔子在强调以仁为内核人格美,而同时他还十分注重对自然美的欣赏。他爱好音乐,爱好旅游,醉心于自然山水之美。如:“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同时也开启了儒家的“君子比德”说先河,这对后世的中国儒家审美思想产生了巨大影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