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韩国学生习得汉语比较句的偏误研究——以“比”字句为例
【6h】

韩国学生习得汉语比较句的偏误研究——以“比”字句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绪论

第一章 “比”字句研究综述

第一节 汉语本体中“比”字句研究

一、汉语比较句概述

二、对汉语比较句整体范畴的研究

三、对“比”字句的研究

第二节 对外汉语教学中“比”字句研究

一、从对比分析角度对“比”字句的研究

二、从偏误分析角度对“比”字句的研究

三、从二语习得角度对“比”字句的研究

四、从教学角度对“比”字句的研究

第二章 语料的搜集及调查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第一节 语料的搜集

一、语料来源

二、调查对象

第二节 调查结果的统计

一、问卷结果的统计

二、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结果的统计

第三节 调查结果的分析

第三章 “比’’字句的偏误分析

第一节 比较结果的偏误

一、误代其他词语

二、误加程度副词

三、成分的错序

四、成分的遗漏

第二节 比较项的偏误

一、“了”误代了“的”

二、误加了“的”或其他成分

三、遗漏了“的”或其他成分

第三节 比较标记的偏误

一、否定格式的错序

二、“比”误代了其他词语

第四节 比较点的偏误

第四章 偏误成因和教学策略

第一节 偏误成因

一、母语负迁移的影响

二、目的语知识负迁移

三、汉语“比”字句本身的复杂性

四、学生的学习策略

五、教材的影响

六、教师的影响

第二节 教学策略

一、教材方面

二、教师方面

三、教学方面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比”字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句式。对韩国学生来说,也是一个难点。韩国学生受到母语负迁移、目的语泛化等影响,在学习“比”字句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偏误。近些年来,学者们对于“比”字句的偏误研究很多,但是专门研究韩国学生的“比”字句习得偏误的却很少。所以本文通过对韩国学生的调查问卷,以及平时上课过程中积累的语料,在中介语理论、偏误分析理论、对比分析理论的指导下,研究了韩国学生在学习“比”字句时出现的偏误情况,并且总结归纳出偏误产生的原因,最后我们从教材、教师、教学角度提出相关的建议,希望能对韩国学生习得“比”字句乃至其他汉语比较句有所帮助。
  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
  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目的、研究的范围和研究过程中使用的相关理论和方法。
  第一章是“比”字句的研究综述,其中包含了本体研究和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比”字句研究两个方面。
  第二章主要是语料的搜集和调查结果的统计与分析。我们所收集到的语料大部分是由调查问卷得到的,一小部分来自于教学过程中积累到的学生的偏误例句和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的语料。在语料分析方面,主要是通过数据来呈现我们的调查结果。
  第三章分析了韩国学生在习得“比”字句时的偏误类型,我们从“比”字句的构成:比较结果、比较项、比较标记和比较点四方面逐一展开分析。偏误简单地可以归纳为:误加、误代、错序、遗漏四种,各种偏误出现的比率也是不同的。这章是本文的主体部分。
  第四章简单分析了韩国学生学习“比”字句时出现偏误的原因以及根据偏误原因我们提出了一些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最后一部分是结语,归纳总结了全文并指出本文的不足之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