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侦查讯问中的错案防范
【6h】

侦查讯问中的错案防范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绪论

(一)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文章写作思路与框架

一、侦查讯问促成的错案

(一)杜培武案及其揭示的问题

1.杜培武案的案情

2.杜培武案揭示侦查讯问中的问题

(二)佘祥林案及其揭示的问题

1.佘祥林案的案情

2.佘祥林案揭示侦查讯问中的问题

二、侦查讯问促成错案的原因

(一)落后诉讼观念根深蒂固

1.口供至上的取证观积习难改

2.有罪推定的侦查观积重难返

(二)沉默权制度的缺失

1.沉默权是讯问正当性的有力保障

2.我国的“如实回答”实质为“自证其罪”

(三)律师侦查讯问在场权的缺失

1.律师在场权是讯问合法的有力保障

2.律师在侦查讯问中的在场权无从体现

(四)侦查讯问监督的苍白无力

1.侦查讯问监督不可缺失

2.我国侦查监督机制弱化

(五)笔录失真掩盖了不当讯问

1.讯问过程的选择性记录

2.隐匿诱导过程形成符合需要的笔录

三、防范侦查讯问促成错案的构想

(一)转变诉讼观念

1.从口供本位观到物证本位观的转变

2.使无罪推定的侦查观深入人心

(二)建构中国式沉默权

1.我国建构沉默权的可行性

2.我国建构沉默权制度的具体内容

(三)确立侦查讯问中的律师在场权

1.律师讯问中在场权确立的可行性

2.我国讯问中律师在场权的具体内容

(四)侦查讯问同步监督的建构

1.建构侦查讯问同步监督的可行性

2.侦查讯问同步监督的具体内容

(五)确立自白补强规则

1.确立自白补强规则的可行性

2.自白补强规则的具体内容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本文对侦查讯问中的错案防范问题进行了探讨。最近几年,一系列情节严重的刑事错案接二连三的被媒体曝光,刑事错案发生的原因主要是侦查讯问程序在运行上发生了偏差。杜培武案和佘祥林案极为典型。杜培武案揭示了侦查讯问中存在严重的刑讯逼供,佘祥林案揭示了侦查讯问中存在笔录失真的现象。侦查讯问阶段产生错案的原因总体上有以下几种:落后诉讼观念根深蒂固,口供至上的取证观积习难改和有罪推定的侦查观积重难返;沉默权制度的缺失导致我国的“如实回答”实质为自证其罪;律师侦查讯问在场权的缺失使得律师在场权在我国法律中无从体现;我国侦查讯问监督机制缺乏强制的程序约束,导致监督机制弱化;笔录失真掩盖了不当讯问,对犯罪嫌疑人的供述有选择的记录,隐匿诱导过程形成符合需要的笔录。防范侦查讯问中出现错案:需要转变诉讼观念,从口供本位观到物证本位观的转变,使无罪推定的侦查观深入人心;需要建构中国式沉默权,我国司法实践中曾出现过中国式沉默权制度,开启了沉默权在我国确立的大门,很多学者对此持肯定态度,沉默权应该是有限度的沉默权,只能对涉及案件事实的信息享有沉默权,对其他非涉案信息不享有沉默权;需要确立侦查讯问中律师在场权制度,律师在场权制度可以防止庭审中被告人翻供,从而节省了司法资源,随着人权保障的观念日益增强,很多人盼望确立律师在场权制度,侦查讯问律师在场权的具体内容初期应以形式律师在场权为主,实质律师在场权为辅,以后逐渐发展为实质律师在场权的模式;需要建构侦查讯问同步监督,逮捕后应立即将犯罪嫌疑人送到看守所这一法律规定为侦查讯问同步监督提供了场所的可行性,我国最高检察院推行了“检察引导侦查”的改革措施为侦查讯问同步监督带来了曙光,侦查讯问同步监督的具体内容是充分发挥驻所检察员的监督作用,对讯问过程要全程监督并在讯问笔录中签名;需要确立自白补强规则,我国目前的证据规则研究成果丰富,口供不能定案原则日益受到重视,为自白补强规则的确立提供了浓厚的学术氛围,自白补强规则的具体内容是要对自白证据补强,笔录与笔录之间不具有证据补强作用,补强证据的落脚点应在录音录像上,对录音录像要严格审查。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