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未成年人犯罪特别程序实证研究
【6h】

未成年人犯罪特别程序实证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绪论

一、案情简介及问题的提出

(一)案情简介

(二)问题的提出

二、未成年人犯罪特别程序概述

(一)未成年人犯罪特别程序的概念

(二)未成年人犯罪特别程序的内容

(三)未成年人犯罪特别程序的意义

三、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特别程序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调查制度

1.社会调查制度的概念

2.社会调查制度存在的问题

(二)附条件不起诉制度

1.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概念

2.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存在的问题

(三)犯罪记录封存制度

1.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概念

2.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存在的问题

四、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特别程序的完善

(一)社会调查制度的完善

1.明确社会调查制度的主体、启动的必要性

2.明确规定社会调查报告的性质

3.明确规定社会调查的程序、规范相关配套法律、政策

(二)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完善

1.贯彻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立法精神,严格落实执行

2.进一步完善考察制度

3.举行听证会参照决定附条件不起诉的适用及悔罪表现的综合评判

(三)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完善

1.细化、完善法律规定

2.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的程序、范围

3.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的查询与解封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2013年1月1日修订后的中国《刑事诉讼法》正式施行。本次修订的亮点之一是增设了未成年人犯罪特别程序,充分尊重和保障了涉罪未成年人的人权,赋予了涉罪未成年人特殊的权利,体现了极其重要的意义。未成年人犯罪特别程序包含社会调查制度、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等多种特殊制度,特殊制度的确立是对涉罪未成年人的关爱,保护了涉罪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同时有效的矫正涉罪未成年人,有利于他们改过自新、重返社会、顺利健康发展。但是,司法实践中公检法三机关在贯彻执行过程中,不同程度的遇到一些问题。例如法律规定不明确、具体执行操作不统一、执行过程中有冲突等问题。文章仅以基层检察机关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为依托,选取特殊制度中的社会调查制度、附条件不起诉、犯罪记录封存三项制度,对其从立法层面、司法实践层面的问题进行分析,针对未成年人犯罪的这三种特殊制度立法层面障碍和司法障碍进行分析论证,以便司法机关在执行过程中更好的运用、执行其特殊性。文章将三种特殊制度分开研究,从立法完善、主体范围、程序启动、监督考察等方面出发,提出针对性和操作性的建议,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社会调查制度、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犯罪记录封存制度。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