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当代汉语新兴构式动态语法研究
【6h】

当代汉语新兴构式动态语法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一、 选题缘起及研究的主要问题

二、 研究价值及意义

三、 关于汉语构式的研究

四、 本文的理论背景及依据

五、 本文的理论架构和研究方法

六、 语料来源及符号说明

第二章 新兴构式及其形成动因

一、 本文的构式观

二、 新兴构式的界定

三、 新兴构式形成动因

四、 动态语法理论与新兴构式研究

五、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概念隐喻、转喻动态机制下的新兴构式

一、 概念隐喻的动态性

二、 概念转喻的动态性

三、 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的关系

四、 空间隐喻机制对新兴构式“隔空+X”的作用

五、 概念隐喻、转喻机制对新兴构式“各种+X”的认知作用

六、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动态概念整合机制对新兴构式的塑造

一、 概念整合理论

二、 概念整合机制的动态性

三、 汉语学界对概念整合理论的运用及相关研究

四、 糅合类推机制——以新兴构式“真心+A/V 非心理”为例

五、 易序提升构式整合机制——以新兴构式“X像极了Y”为例

六、 概念黏合机制对构式的塑造——以新兴构式“最美+X”为例

七、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动态范畴化机制对新兴构式的促生作用

一、 动态范畴化理论

二、 动态范畴化系统与新兴构式动态研究

三、 新兴情态构式“是时候+X(了)”

四、 新兴事件范畴化构式“负责+X 非事件”

五、 并列结构的扩张与“不/无X不NP”

六、 动补结构的显赫性与新兴动补结构

七、 及物范畴的扩张促动“Vi+NP”的产生

八、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元语表达对新兴构式的动态塑造

一、 元语及元语表达

二、 元语表达的动态性

三、 元语否定对“最X,没有之一”的促生

四、 元语引述与类推形成的新兴构式

五、 由悖引修辞到语法构式“被+X”

六、 元语表达对“X可以有”的塑造

七、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动态认知语境与新兴构式的生成

一、 认知语境及其动态内涵

二、 由“最X,没有之一”看认知语境对新兴构式的塑造

三、 新兴构式浮现意义的回溯推理机制

四、 诱使推理与“中国+好X”的生成

五、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总结及余论

一、 动态机制的系统性和协同性

二、 新兴构式的动态浮现是一个主观化过程

三、 汉语新兴构式表达的混沌和歧解

四、 新兴构式对汉语前加词的塑造和促生

五、 新兴构式与语言规划、语言规范研究

六、 新兴构式构成成分的辞书收录与词性标注

附注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声明

致谢

展开▼

摘要

当代汉语发展的新面貌为语言研究者提供了新的研究课题与探索空间。本文以认知-功能语法为研究取向,以动态浮现语法的基本观点和理论主张、认知构式语法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指导,考察当代汉语中的新兴构式如何在语用动因、动态机制的作用下,完成从语用模式到句法模式的转变。通过对当代汉语中的新兴构式生成动因及机制的考察和分析,对动态语法理论有所审视、检验和发挥,并尝试构建动态语法的分析框架。
  全文共分八章,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章绪论部分,交代本文选题缘起及研究的主要问题,并论述了选题的理论意义及应用价值;梳理了构式语法理论及汉语构式个案尤其是新兴构式的研究现状;然后交代本文的理论背景及依据:论述动态语法理论的基本观点和理论主张,并深入挖掘、梳理学界关于汉语语法动态性的相关研究;在此基础上阐述本文的理论取向及理论架构,并说明研究思路及方法;最后对文中语料来源、构式码化情况进行说明。
  第二章“新兴构式及其形成动因”,主要对新兴构式的定义、界定维度、特点、分类、产生动因等问题进行系统阐述,并在此基础上论述动态浮现的研究视角和新兴构式研究的契合之处,即对新兴构式动态机制、浮现意义的探究是对动态语法理论方法的运用和发展。新兴构式是一种创新性的语言结构。为满足某种语用表达需求,句法结构在概念整合等动态认知机制的作用下,发生突破常规组配形式等句法调整。经调整的语言形式在特定语境规约下被赋予新的语义功能和语用功能,产生新的浮现意义,并依托高频使用对构式规约化的建构作用而得以定型,从而形成稳定的形式和功能匹配的结构体,完成从语用模式到句法模式的转变,沉淀到汉语语法系统中来。新兴构式形成的动因主要有新的表达需求的促动、新媒体时代的传媒助力和语言表达的经济性原则。
  第三章“概念隐喻、转喻动态机制下的新兴构式”,首先我们论述了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理论的基本观点,在阐述隐喻、转喻的本质及其认知操作过程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挖掘隐喻机制和转喻机制的动态内涵,并以新兴构式“隔空+X”和“各种+X”为例,探讨概念隐喻、概念转喻机制对新兴构式的动态认知作用。“隔空+X”是在空间隐喻动态机制的作用下得以形成的稳定的形式功能匹配体,“隔空”由表示具体时空距离成分抽象化为表动作行为方式的副词,其构式义为:言者认为在不同主体非直接接触状态下,一方向另一方或相互之间发生某种示意行为或保持某种状态。“各种+X”是在概念转喻和概念隐喻的协同作用下产生的,其构式义可以概括为:言者认为X所代表的性状程度极高或者动作行为充分表现/完全实现。
  第四章“动态概念整合机制对新兴构式的塑造”,是以典型的语言事实来论证动态概念整合机制对新兴构式的认知作用。首先论述了概念整合理论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挖掘概念整合机制的“动态”内涵,提出“动态概念整合”。动态概念整合是意义动态构建的重要机制,主要区分为“糅合型整合”和“截搭型整合”两种形式,在汉语语言事实中还表现为多种概念整合的认知操作过程:概念压缩、概念隐退、概念叠加、回溯推理等。新兴构式“真心+A/V非心理”的产生,体现了“类推糅合”的句法生成机制,其构式浮现义概括为:主观评价性“A/V非心理”所言情状具有极高程度,且为言者内心真切感受。新兴构式“X像极了Y”有两种可能的生成机制解释:糅合类推和易序提升构式整合,糅合类推能解释该构式的生成,但不能够充分揭示该构式的意义蕴含,我们认为更为合理的解释是“X像极了Y”是在通过改变介词宾语的位置,提升喻体或参照体的信息地位、明示言者情感寄托的语用动因的促动下,由汉语中已有的表达形式“X与Y像极了”与“X极像 Y”经构式整合而成的浮现结构。新兴构式“最美+X”是在距离象似动因促动下的概念黏合机制作用下生成的。概念黏合本质上是一种概念认知操作方式。
  第五章“动态范畴化机制对新兴构式的促生作用”,我们在充分吸收认知语言学原型范畴理论方法的基础上,尝试构建出“动态范畴化系统”。语言库藏类型学是动态范畴化的类型学视角。动态范畴化系统是包含“范畴化——去范畴化——再范畴化”连续性的认知操作过程,既包括对语言形式在不同范畴之间的互动和置换的关注,也有对显赫范畴的扩张导致的“形-义”关系复杂状况的思考。我们以新兴情态构式“是时候+X(了)”为例说明“是时候”的情态范畴化。新兴构式“负责+X非事件”的生成机制是对举框架和事件强迫作用下的事件范畴化。显赫范畴的扩张促动新兴构式的生成:新兴构式“不/无X不NP”是由于并列显赫范畴的扩张而生成的,并列范畴的具有高度显赫性使得其库藏形式扩张到条件的语义范畴中,形成一种语义侵占,并在语境的规约下再范畴化,进入到条件范畴中;当代汉语中“弱爆了”、“萌翻了”、“美哭了”等新兴动补形式,是汉语中动补显赫对他范畴库藏形式的吸引,使得原本不能作程度补语的形式能够入库;当代汉语新闻标题中的很多“Vi+NP”的生成理据是及物显赫范畴的扩张。
  第六章“元语表达对新兴构式的动态塑造”,我们运用典型的新兴构式来说明元语表达对新兴构式的动态作用。首先是论述了元语理论基本理论方法,对“元语”、“元语用法”、“元语表达功能”等基本概念进行阐释,并论述“三域”理论与元语理论的相关性。元语表达的动态性主要体现在元语言表达自身的动态发展和元语表达对新兴构式的促生作用两方面。元语性构式是构式层面的元语表达,即构式的元语用法。我们依据引述内容、引述方式、引述内容与当时语境关联程度将元语性构式进行分类。新兴构式“最 X,没有之一”产生于元语否定用法,在使用的过程中,“没有之一”逐渐脱离原有引述框架,发生去元语化,“最 X,没有/不是之一”独立为一个新的形式和功能的结构体。构式“不能太X/不要太X”和“不想当X1的X2不是好X3”是元语表达,分别引述的是热点事件和名言警句的框架,它们发端于元语引述,由于高频使用、不断吸收新的语境意义而逐渐固化为新的构式。发端于元语用法的“被+X”构式,在形式和语义方面不断偏离原有“被”字句,而形成了新的构式表达。小品台词“这个可以有”也是肇始于元语用法,使用过程中逐步脱离引述语境,能够独立、灵活地出现在各种语言环境中,并促使新的构式“X可以有”生成,“可以”的语义内容由道义情态扩展到认识情态。
  第七章“动态认知语境与新兴构式的生成”,主要是探讨动态认知语境认知功能的实现对新兴构式的塑造。首先是介绍认知语境与关联理论之间的关系,论述了认知语境的概念、动态内涵及其认知功能实现的重要内容:语境感知、语境假设、语用推理。新兴构式“最 X,没有之一”说话人依据语言知识和表达经验构建认知语境,在认知语境具有高度不确定性的情况下,通过句法手段明示自己的意图和感受,以帮助受话人更新认知语境假设。构式“别拿X不当Y”的浮现意义是经历了基于动态认知语境的回溯推理过程,其构式义为:言者认为 X虽然不是Y类别中的最典型成员,但具有Y类别成员的重要属性,不应该轻视。“中国+好 X”的生成体现了诱使推理对新兴构式的认知作用,其构式义为:言者认为用中国大众价值观和某一方面审美标准衡量,所言对象 X属于达到较高层次的优异者。
  第八章是总结及余论部分。我们认为新兴构式的动态生成机制是系统性的,各个认知机制之间并非互无关联,而是互相促进、“协同”作用的。我们认为新兴构式的动态浮现是一个主观性不断建构的过程,新兴构式是在使用中逐渐规约化为一个主观性构式,表达说话人的主观情感、认识或者视角。新兴构式在不断动态浮现的过程中,往往伴随出现句法结构或语义表达上的混沌、歧解状态,混沌不同于构式的多义。混沌的产生与汉语词类“名-动”包含模式、“造词过程中类的改变的无意识”密切相关。新兴构式能够促动汉语形式和功能的重置,比较显著的表现是新兴构式对前加词的塑造和促生。当代汉语中的新兴构式的产生是一种集体创新行为。对新兴表达形式进行记录、描写,可以为语言规划、语言规范研究提供必要的参考。适时吸收动态语法的研究成果,有利于扩大辞书编纂和词典修订的考察视野。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