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艺术自律理论在中国的接受与实践研究
【6h】

艺术自律理论在中国的接受与实践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一、艺术自律论题的提出

二、艺术自律论研究现状综述

三、艺术自律中国化的问题研究

第一章 西方艺术自律理论发展概述

一、审美自律论的形成过程

二、审美自律论过渡为艺术自律论

三、艺术自律论的正式形成

第二章 中国艺术自律理论接受研究

一、八十年代的接受过程

二、先锋派文学的实践过程

三、九十年代的解构过程

第三章 艺术自律理论在中国的历史评价

一、艺术自律论指导下的中国先锋派的实践意义

二、艺术自律论对“人文精神大讨论”的贡献

三、艺术自律论的历史局限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声明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文对艺术自律理论在中国的接受与实践进行了研究。艺术自律是西方美学史上一个重要的美学观念,由这一观念所衍生出的相关理论,经过不同时代的多位理论家的阐述与补充,在整个二十世纪对东西方的文学艺术都产生了极为深刻而广泛的影响。纵观西方近现代美学史,包括康德、席勒、黑格尔等人都曾经在艺术自律论的生成方面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而众多的理论流派如英国唯美主义、俄国形式主义、德国法兰克福学派等则丰富和发展了艺术自律的诸多原则。尽管艺术自律理论最终并没有成为一个完整统一的理论体系,但它的基本原则是清晰明确的,即坚持文学艺术必须独立自主、自由的立场,艺术创作应当注重其形式而不是内容的观念,以及艺术与现实生活保持距离的态度。20世纪80年代,西方现代文化理论伴随着改革开放涌入中国,这其中就包含了西方重要的美学理论:艺术自律论,它对文艺理论界和作家们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艺术自律理论的指导下,当代作家们坚持文学创作自由的原则,追求艺术的独立地位,注重文学的形式,开始进行不同于传统现实主义的形式主义文学实验,马原、余华、莫言、苏童等作家率先实践,并取得了文学界公认的成功,在文学史上铸就了“先锋文学”的辉煌。然而在90年代初期,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快速推进,文学艺术不可避免地完全商品化,先锋派作家们的纯文学创作遇到了新的历史难题,文学的形式实验就此完结,艺术自律理论的影响逐渐式微,文学在新意识形态的笼罩下,走向一条通往大众文学的道路。尽管艺术自律理论对二十世纪的文学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特别是对中国80-90年代的文学创作具有指导性意义,但它的局限性也是十分明显的。切断了艺术与现实的联系,专注于形式实验,从而减弱了对现实的批判力度,这一切都使得艺术自律理论在现实面前显得苍白无力,审美救赎成为乌托邦式的空想,在市场经济面前被吞噬掉也是时代之必然。总之,本文在梳理艺术自律理论发展过程的基础上,具体考察了该理论是如何被中国先锋派作家们所接受,并进行本土化写作实践的状况,最终评价该理论在我国当代文学史上的贡献与局限。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