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社会逆境感知对大学生社交回避及苦恼的影响:拒绝敏感性与孤独感的链式中介作用
【6h】

社会逆境感知对大学生社交回避及苦恼的影响:拒绝敏感性与孤独感的链式中介作用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第1章引言

1.1问题提出

1.2研究目的及假设

1.3研究意义

2.1社交回避及苦恼

2.1.1社交回避及苦恼的概念及理论解释

2.1.2社交回避及苦恼的测量工具

2.1.3社交回避及苦恼的相关研究

2.2社会逆境感知

2.2.1社会逆境感知的概念

2.2.2社会逆境感知的理论解释

2.2.3社会逆境感知的测量工具

2.2.4社会逆境感知的相关研究

2.3拒绝敏感性

2.3.1拒绝敏感性的概念

2.3.2拒绝敏感性的理论

2.3.3拒绝敏感性的测量工具

2.3.4拒绝敏感性的相关研究

2.4孤独感

2.4.1孤独感的概念及理论解释

2.4.2孤独感的测量工具

2.4.3孤独感的相关研究

2.5社交回避及苦恼、社会逆境感知、拒绝敏感性及孤独感的相关研究

2.5.1社会逆境感知与社交回避及苦恼

2.5.2拒绝敏感性与社交回避与苦恼

2.5.3孤独感与社交回避与苦恼的关系

2.5.4拒绝敏感性与孤独感

第3章研究方法

3.1研究对象

3.2研究工具

3.2.1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

3.2.2社会逆境感知量表

3.2.3孤独感量表

3.2.4拒绝敏感性量表

3.4.1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的效度分析

3.4.2社会逆境感知量表的效度分析

3.4.3拒绝敏感性量表的效度分析

3.4.4孤独感量表的效度分析

第4章研究结果

4.1各个变量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检验

4.1.1大学生社交回避及苦恼的总体情况及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

4.1.2大学生社会逆境感知的总体情况及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

4.1.3大学生拒绝敏感性的总体情况及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

4.1.4大学生孤独感的总体情况及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

4.2各主要变量间的相关分析

4.3孤独感的中介作用分析

4.4拒绝敏感性的中介作用分析

4.5拒绝敏感性、孤独感的链式中介作用分析

4.6共同方法偏差的检验

第5章讨论

5.1各变量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

5.1.1社交回避及苦恼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

5.1.2社会逆境感知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

5.1.3拒绝敏感性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

5.1.4孤独感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

5.2各变量相关的讨论

5.3中介效应讨论

5.3.1拒绝敏感性的中介效应

5.3.2孤独感的中介效应讨论

5.3.3拒绝敏感性和孤独感的链式中介效应

5.4教育实践启示

5.5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声明

致谢

展开▼

摘要

社会逆境感知(Perceived Chronic Social Adversity)是指个体对社会排斥和疏离、过度控制和社会竞争失败等负性的社会事件的感知,而这些负性的社会事件具有长期性的特点。对社会逆境感知高的个体来说,在社会生活中可能将面临更大的心理困境。长期暴露在此类社会性压力的个体,可能会发展出不良的应对方式,产生不良的心理和行为反应。当遭遇长期的、未能解决的压力会引起个体的抑郁与焦虑的反应,对情境中的模糊信息做消极的解释,并对威胁性的信息过度关注。以哈尔滨市3所高校785名大学生为被试(男生386人;女生399人),采用社会逆境感知量表(PCSAS)、拒绝敏感性量表(TERS)、孤独感量表(UCLA)和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旨在探讨大学生社会逆境感知在性别、年级等人口学变量的差异,以及社会逆境感知对大学生社交回避及苦恼的影响和拒绝敏感性和孤独感的链式中介作用。研究表明: (1)大学生社会逆境感知、社交回避及苦恼和孤独感均具有显著的性别差异; (2)社交回避及苦恼和拒绝敏感性在生源地上存在差异。 (3)社会逆境感知、社交回避及苦恼、拒绝敏感性和孤独感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 (4)社会逆境感知对大学生社交回避及苦恼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拒绝敏感性在社会逆境感知和社交回避及苦恼间起中介作用;孤独感在社会逆境感知和社交回避及苦恼间起中介作用。拒绝敏感性和孤独感在社会逆境感知和社交回避及苦恼间呈链式中介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