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教育学的不可通约性
【6h】

论教育学的不可通约性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第一章绪论

一、研究缘起

(一)科学的当代地位及其合理性进步

(二)教育学何以是一门独立的科学

(三)处在“范式转型’’时期的教育学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四、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历史研究法

(三)比较分析法

第二章“不可通约性”概念及其发展

一、不可通约性概念界定

二、不可通约性与范式

三、不可通约性的主要层次

(一)问题及其标准的不可通约性

(二)概念的不可通约性

(三)世界观的不可通约性

(四)局部的不可翻译性

第三章教育中的不可通约现象解析

一、教育语言的不可通约现象

二、教育目的的不可通约现象

三、教育方法的不可通约现象

第四章从“前科学”到“常规科学”——教育学范式的历史沿革

一、“前科学阶段”的教育学

二、“常规科学”阶段的教育学:走向科学和独立

第五章教育学范式的转型与应答

一、教育学范式转型时期的表现

二、范式转型时期的教育特点

(一)学习走向泛在化和智能化

(二)全纳性与个性化的结合

(三)多元性和复杂性交织

(四)重申人文性

三、教育学范式转型时期的不可通约性:我们该如何应答?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声明

致谢

展开▼

摘要

教育活动虽然伴随人类发展始终,但教育学作为一门科学其合理性身份一直以来却备受质疑,如何对教育学的科学性进行澄清一直以来都是教育学界需要面对的问题。“不可通约性”是美国科学哲学家库恩与费耶阿本德在1962年共同提出的概念,此概念与我们熟知的“范式”概念一起组成了库恩科学进步观的基础。虽然不可通约性理论从产生至今争议不断,但其巨大的理论价值和对于科学进步观的重要意义确是不可忽视的。对教育学的不可通约性进行研究分析,对于教育学的科学性澄清有着重要意义。从时间空间两个维度对其进行分析,对教育史、比较教育学等教育学二级学科的学科建设也有着很大的理论价值。可以确切地说,我们当前正处在一个“教育学范式转型时期”,如何理性面对教育学这些从根本上不可通约的范式转型并积极给予应答,将是我们未来长久需要面对的问题。本研究立足于不可通约性理论在教育学领域的表现,首先确定了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归纳总结了国内外关于不可通约性理论的相关文献,在研究中主要采用了文献分析法、历史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之后对不可通约性概念的起源与发展进行了厘清,对不可通约性理论的四个主要层次进行了概括,并对不可通约性与范式这两个相生相伴的概念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然后重点从教育语言的不可通约性、教育目的的不可通约性、教育方法的不可通约性等几个方面对教育上不可通约现象进行了概述。最后对教育学范式的发展史进行了廓清,明确了我们当前正处在“教育范式转型时期”,概括了“教育范式转型时期”的表现,总结了学习走向泛在化和智能化、全纳性与个性化相结合、多元性与复杂性交织、重申人文性等教育学在“范式转型”时期的特点,并对我们应该如何面对“教育范式转型”继而给予应答做出了展望。

著录项

  • 作者

    佟超;

  • 作者单位

    哈尔滨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哈尔滨师范大学;
  • 学科 教育学原理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王守纪;
  • 年度 2019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教育学;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