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哈尔滨无偿献血者亲社会行为与动员机制的契合关系研究
【6h】

哈尔滨无偿献血者亲社会行为与动员机制的契合关系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哈尔滨无偿献血者亲社会行为与动员机制的契合关系研究

THE STUDY OF CONJUNCTIONRELATION BETWEEN BLOOD DONORS’PROSOCIAL BEHAVIOR AND MOBILIZEMECHANISM IN HARBIN

摘 要

Abstract

目 录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提出及研究意义

1.1.1 问题提出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亲社会行为的相关研究

1.2.2 关于社会动员的相关研究

1.2.3 无偿献血问题的研究现状

1.2.4 简要的评述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的逻辑思路和主要研究方法

1.4.1 研究的逻辑思路

1.4.2 主要研究方法

第2章 研究设计与调查过程

2.1 核心概念阐释与理论预设

2.1.1 核心概念阐释

2.1.2 理论预设

2.2 资料收集过程

2.2.1 试调查阶段

2.2.2 正式调查阶段

2.3 血站的一般情况

2.3.1 血站采血情况的历史记录

2.3.2 血站的组织结构及员工构成

2.4 调查样本的特征

2.4.1 献血者样本特征

2.4.2 志愿者样本特征

2.4.3 血站员工样本特征

2.4.4 样本之间的内在关联

第3章 献血者献血行为的决策过程

3.1 献血者初次献血的行为动因

3.1.1 献血潜意识的客观存在

3.1.2 情境唤起献血意识

3.2 影响献血意图确定的因素

3.2.1 情感因素

3.2.2 认知因素

3.2.3 人格激励因素

3.3 献血意图与献血行为的转化

3.3.1 个人能力状态

3.3.2 外部情境的变化

3.3.4 持续性献血行为

3.4 献血者献血行为的决策模式

3.4.1 艾森伯格的亲社会行为理论模式及其不足

3.4.2 献血行为的决策模式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血站组织管理体系及动员机制

4.1 血站无偿献血的组织管理体系

4.1.1 “一二一”模式的确立和实施

4.1.2 志愿者组织的建立与发展

4.2 “金字塔式”动员机制

4.2.1 血站文化动员的根基作用

4.2.2 志愿者组织的第三方信任建构

4.2.3 外部资源的有效启动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无偿献血行为与动员机制间的契合

5.1 血站双重资源动员与献血行为动因的契合

5.1.1 借助媒体建构献血潜意识

5.1.2 合理化资源配制唤起献血意识

5.2 献血文化对献血意图的动员

5.2.1 献血理念与情感性参与行为的融合

5.2.2 激励机制对献血者理性选择的迎合

5.2.3 人性化服务促进“助人”特质的自我认同

5.2.4 “草根动员”与献血者产生道德共鸣

5.3 血站环境建设促进献血行为决策

5.3.1 软环境对自我效能感的强化

5.3.2 流动血车缓解时间与行为的矛盾

5.3.3 电话预约服务维系献血行为的持续

5.4 本章小结

结 论

参考文献

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致 谢

展开▼

摘要

自1998年《献血法》颁布之日起,标志着我国献血制度由有偿、义务献血向无偿献血转变。然而,传统血液制度的弊端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阻碍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致使许多城市出现了“血荒”。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哈尔滨流动血车中却出现了献血量“供过于求”的现象。
  本研究希望通过社会学的视角审视和剖析哈尔滨血站良性运行与发展的深层次原因。因此,本文将以哈尔滨市红十字中心血站为研究个案,以亲社会行为理论为支撑,探讨无偿献血者献血行为的决策过程以及血站现存的动员机制,并进一步将二者在不同阶段的契合关系进行梳理和提炼,最终为哈尔滨血站的成功经验做解释性说明。
  研究者结合深度访谈和参与观察等方法,对无偿献血者、志愿者以及血站工作人员分别进行了不同层面的实证调查。通过对资料的定性分析,发现无偿献血者的决策过程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即最初献血的行为动因——献血意图确定——献血意图转化,各个阶段存在不同的影响因素。继而对血站现存的组织管理体系进行了深入分析,将其动员机制归结为金字塔式结构,即以血站的文化动员为根基、以志愿者组织为支撑、以外部资源调动为促进的三个层次。在了解和对比无偿献血者决策过程以及血站动员机制的基础上,将二者的契合关系归结为以下三个方面:首先血站通过双重资源动员达到与献血行为动因的契合,并利用献血文化对献血意图进行动员,最终在血站环境的建设下促进献血行为的决策。
  本研究力图通过探究无偿献血者亲社会行为与动员机制的契合关系,为哈尔滨的成功模式提供合理化解释。从理论意义上看,在探讨献血行为的决策过程中,对现存的亲社会行为理论模式进行了扩充和完善。同时,对于血站成功经验的探讨有助于其他城市的借鉴和思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