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深圳罗湖火车站区步行系统优化研究
【6h】

深圳罗湖火车站区步行系统优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深圳罗湖火车站区步行系统优化研究

THE RESEARCH OF PEDESTRIANSYSTEM IMPROVEMENT IN SHENZHENLUOHU RAILWAY STATION DISTRICT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框架

第2章 步行系统发展历史概述

2.1 人车混行期

2.2 空中步行系统形成期

2.3 地下步行系统形成期

2.4 发展动因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步行系统构成与评价

3.1 系统划分与评价模式

3.2 广场要素组成与评价

3.3 通道要素组成与评价

3.4 点状要素组成与评价

3.5 组织方式及其评价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步行系统优化策略

4.1 改善构成要素

4.2 梳理组织方式

4.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致谢

展开▼

摘要

城市交通方式变得越来越多样化,铁路、地铁、长途汽车、公交、出租车、私人运输等一起为城市服务。城市交通资源的整合,有利于旅客的交通换乘更为便捷。这种形势下,大型火车站逐步发展为综合交通枢纽。那么火车站区步行系统也发生了相应变化,不再是过去的站前停留广场这一单一的概念,而是由各个部分组成,变得立体化、系统化。在深圳罗湖火车广场站地区,随着地铁站的引入,传统的火车站区步行系统不再适用。在2005年完成的改造中,实现了步行系统的立体化、系统化,呈现出新的面貌。它的结构如何,使用效果如何,如何进行改进,将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首先,自改革开放以来,罗湖火车站步行系统已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人车混行期、空中步行系统形成期和地下步行系统形成期。在研究中,笔者发现它的空间形态主要受到经济发展水平、交通与用地压力、周围交通站环境等间接因素的影响,以及开放性、整体性、交通性的自身空间特征和旅客及市民的使用需求等直接因素的影响。
  罗湖火车站区步行系统可以分为广场要素、通道要素、点状要素三部分构成要素。本文将通过实地调研、分析归纳等方法,详细研究各构成要素的分类与功能。各要素之间通过立体网络结构组织在一起。
  然后,采用环境行为学的分析方法,在实际调查的基础之上,对罗湖火车站地区步行系统进行评价。从广场要素、通道要素、点状要素以及它们的组织方式出发,详细总结各要素及组织方式的优缺点,这些优点包括空间与景观立体化、交通组织一体化、照明与卫生设施完善、具有开放性、使用安全性、满足无障碍设计要求等。而最为严重的缺点主要是流线过长、广场界面失调、下沉广场使用率不高、长途汽车站广场混乱等。
  最后,针对具体问题提出改进策略。一、广场要素需要完善广场环境:调整广场界面,完善下沉广场设施,重塑跨轨平台休息环境,长途汽车站明确分区。二、通道要素需要增加舒适性:满足通道要素全天候使用要求,改善步道舒适性。三、点状要素需要加以疏通:增加火车站的三层入口和跨轨平台的垂直节点改造。四、组织方式:缩短交通流线、加强下沉广场的可达性、修建空中步道引导人流至人民南片区、延伸步行系统至深圳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