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商业银行实施业务连续性管理流程研究
【6h】

我国商业银行实施业务连续性管理流程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1.3 技术路线与主要内容

第2章 业务连续性管理理论

2.1 业务连续性管理的概念及实施步骤

2.2 业务连续性管理在国外的发展

2.3 我国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现状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我国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中的风险评估

3.1 业务连续性管理中的风险评估概念及比较

3.2 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中风险评估的内容

3.3 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风险评估步骤

3.4 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风险评估方法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我国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流程设计

4.1 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的准备

4.2 制定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计划

4.3 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项目的实施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G银行实施业务连续性管理分析

5.1 G银行简介及业务连续性管理风险评估

5.2 G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策略的制定

5.3 G银行实施业务连续性管理的对策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声明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业务连续性管理(Business Continuity Management,BCM)主要识别企业所面临的潜在风险,系统评估潜在风险对企业的影响,使企业明确潜在的危机及其危害程度,根据风险的危害程度,分别制订具体的应对计划,通过业务连续性管理可以提高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最大程度的保证企业的业务不受影响。业务连续性管理是一项综合管理流程,
  21世纪是信息时代,各类金融机构的信息系统在其日常运营中地位日益重要,银行逐渐认识到,业务连续性管理的范围不应仅限于对IT系统的连续性管理,银行业金融机构要保持可持续发展和稳健运行,就必须具备应对各类危机事件的能力,特别是重大自然灾害风险及各种突发事件可能产生的风险,我国金融监管部门已经将信息系统业务连续性管理建设作为工作的重点。
  首先,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述评,梳理了业务连续性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探讨了业务连续性管理的概念和实施步骤。简要介绍业务连续性管理在国外和中国的发展及应用情况,提出国外业务连续性管理经验对中国的启示。
  其次,分析了银行风险的定义及分类,探讨我国银行特殊的风险形成机制对银行实施业务连续性管理流程的影响,分别分析了银行风险的特征及成因,包括:直接融资机制下融资风险的承担者、间接融资机制下融资风险的承担者、间接融资机制下企业的融资风险转化为银行业风险等三个方面。在此基础上,运用VaR理论,构建银行风险评估模型。
  第三,针对银行的特点,分析银行实施业务连续性管理的流程。分为项目启动阶段,项目计划阶段,包括:制定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策略和开发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计划。项目执行阶段,包括: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的培训和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的测试。项目控制与调整阶段,包括: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计划的维护、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的审计,分别分析每个阶段主要的业务流程和工作内容。然后,选择G银行进行实证分析,验证本文提出的模型与管理流程。
  文章最后对本文进行了总结,提出了存在的不足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