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多酸/量子点纳米结构的可逆荧光探针制备及其生物成像研究
【6h】

基于多酸/量子点纳米结构的可逆荧光探针制备及其生物成像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1章 绪 论

1.1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荧光成像技术的优点以及在生物成像领域中的应用

1.3 目前常用的荧光探针

1.4目前常用的光致荧光开关材料及存在的问题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实验步骤

2.3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P8W48/CdSe@CdS量子点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光致荧光开关性能

3.1引言

3.2 P8W48/CdSe@CdS量子点的光致荧光开关纳米颗粒的制备

3.3包裹P8W48和CdSe@CdS量子点的二氧化硅纳米颗粒表征

3.4包裹P8W48和CdSe@CdS量子点的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的荧光图谱

3.5本章小结

第4章 抗体交联的P8W48/CdSe@CdS光致荧光开关探针的制备及细胞成像

4.1引言

4.2 P8W48/CdSe@CdS光致荧光开关探针的表面修饰

4.3 连接有β-actin antibody的纳米二氧化硅粒子的激光共聚焦成像

4.4 不同培养时间条件下二氧化硅纳米粒子与 HeLa 细胞的作用情况

4.5光致开关荧光探针在HeLa细胞中的光致变色现象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声明

致谢

展开▼

摘要

荧光成像技术以其低成本、简单易行、检测快速有效、对生物体无电离辐射等优点已经越来越多的应用于监测生物体内细胞的活动。荧光成像的关键是高性能荧光探针的制备。荧光探针的发展历程主要经历了由荧光蛋白分子探针、有机小分子荧光染料、量子点荧光探针、稀土配合物荧光探针、荧光上转换纳米颗粒以及光控可逆开关荧光探针等过程。光控可逆开关荧光探针相对于传统的荧光探针具有荧光寿命长,可消除背景干扰和高分辨荧光成像的优点,成为最具医学诊断治疗潜力的一类探针。
  本论文利用P8W48的光致可逆变色性质和CdSe@CdS量子点的荧光性质,首先用有机无机复合脂质包裹P8W48与CdSe@CdS量子点形成硅脂质体,再用二氧化硅包裹硅脂质体形成以二氧化硅为载体的纳米颗粒光控可逆荧光探针,在紫外光照射下P8W48发生光致变色,在400-800nm可见区产生吸收,光致变色的P8W48可以与CdSe@CdS量子点发生荧光共振能量转移,从而导致探针荧光淬灭;在可见光照射下,染色的P8W48恢复到起始状态,与CdSe@CdS量子点之间荧光共振能量转移途径被打断,从而导致该纳米颗粒的荧光又得到恢复,恢复率均到达95%以上。随后对二氧化硅表面修饰β-actinantibody并进行体外实验,结果显示该可逆光控荧光探针可被细胞摄取并停留在细胞质中。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