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宽胸通络汤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6h】

宽胸通络汤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前 言

临床研究

研究方法

研究结果

讨 论

小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中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近况

致 谢

展开▼

摘要

目的:研究宽胸通络汤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探寻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有效途径,确证不稳定型心绞痛痰瘀阻络证的客观性。 方法: 1.治疗方法:将92例被确诊为不稳定型心绞痛,且辩证为痰瘀阻络证的患者,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宽胸通络汤治疗组(简称治疗组)和西药常规治疗对照组(简称对照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阿司匹林100mgqd口服;鲁南欣康40mg qn口服;阿乐10mg qn口服;倍他乐克6.25-25mgqd口服,剂量个体化,不用任何中药,包括中成药、中药针剂等。治疗组常规西药治疗加用宽胸通络汤(全瓜蒌,法夏,枳实,郁金,川芎,玄胡,三七,丹参,桃仁,香附,陈皮,薄荷,藿香,甘草),水煎服,取汁300ml,两次分服。制剂由武汉市中医院制剂室生产。根据病情需要适时调整,保持心率在55-70次/分。心绞痛发作时可含服消心痛5mg,严重者可用鲁南新康40mg加入5%的葡萄糖液体静滴。 2.观测方法及指标:共治疗观察4周,入选病例必须在观察初的2天内以及观察结束后1周内完成相关的理化检查如血、尿、便常规,血生化(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电解质,血流变学),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左室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E/A值等),填写知情同意书。治疗中,观察相关的中医症状如胸痛,胸闷,心悸,乏力,短气,脘腹痞满,四肢沉重,舌脉象等,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皮疹、胃肠道反应、心律失常、低血压、血小板减少、肝肾毒性等,以及体征变化如脉搏,血压,心律,心率,心音等并每周记录一次,填写病例观察表。每天记录药物的使用情况。 3.统计方法: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Ridit分析。统计计算均通过sPSS13.0软件完成,而Ridit分析采用Excel 2003软件完成。 结果: 1.宽胸通络组治疗组(简称治疗组)治痰瘀阻络证不稳定型心绞痛,显效26例(56.52%),有效16例(34.78%),无效4例(8.70%),加重0例,总有效率91.3%;西药常规治疗组(简称对照组)显效18例(12.5%),有效15例(66.7%),无效6例(15.22%),加重6例(13.04%),总有效率71.74%,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2.治疗后两组的中医症状记分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1),但治疗后治疗组比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1)。 3.在具体改善中医症状上,治疗组在胸痛,胸闷,胸脘痞闷,四肢沉重,舌苔,脉象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 4.在心功能方面,治疗后两组的射血分数、E/A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 5.治疗后,两组血脂指标(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1),但治疗组比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或P<0.01)。 6.治疗后,两组的血流变学(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全血粘度高切变率、全血粘度低切变率)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或P<0.01),但治疗组比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或P<0.01)。 7.安全性分析治疗过程中,两组虽然出现个别心率减慢情况,但经过调整西药用量,均得到纠正;治疗组虽然在服用中药早期出现个别纳差的情况,但并不严并且自动消失。治疗中,两组均未出现皮疹,血小板减少,血钾紊乱等情况。治疗结束后两组均未发生明显的肝肾损害和严重的心律失常。 结论:宽胸通络汤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与西药常规有协同作用,不仅可以增强疗效,改善心肌供血供氧,更快地稳定病情,更好地提高患者的运动耐量。另外,宽胸通络汤无明显毒副作用,安全性较好。同时,本研究的结果也证实了痰瘀阻络证是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一个重要客观证型。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