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科学家之眼》翻译实践报告
【6h】

《科学家之眼》翻译实践报告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引言

第1章 译前分析与译前准备

1.1引言

1.2原文背景介绍及内容分析

1.2.1《科学家之眼》主要内容及特点

1.2.2《科学家之眼》的针对群体及目标文本定位

1.3译前准备

第2章 翻译实践案例分析

2.1词汇翻译的准确性

2.1.1专业词汇的翻译

2.1.2 特殊用法的翻译

2.1.3 中日同形词的翻译

2.2 句子翻译的技巧性

2.2.1倒译

2.2.2分译

2.3文体翻译的选择性

第3章 问题与不足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在信息化日益发展的今天,各个国家之间无论在经济层面还是文化层面上的交流都越发频繁,各种各样的国外原版书籍被引进中国,其中也包含了许多科普类文献。当引进外来文化的时候,翻译则成为传递、沟通这种不同语言信息时不可缺少的媒介。
  科普翻译是我国第四次翻译浪潮(以外译汉为主)中重要的翻译现象。它起到了一种传播文化、传递知识的功能。因此如何精准的翻译科普类文献,将科普性的知识正确地传达给国内的读者,是翻译者必须认真思考的一个十分严肃的问题。
  科技日语翻译语料库项目隶属于国家863项目的子项目。受课题组委托,笔者在此次项目中,负责《科学家之眼》一书的原文输入和翻译工作。本篇实践报告归纳总结了笔者在完成翻译任务时所做的译前翻译准备工作以及在翻译过程中所应用到的一些翻译方法和技巧,特别是重点、难点的翻译,并以文章中出现的典型句例为例加以解释说明。笔者查找了许多相关资料,对原文的背景及内容进行了大量的查证,有了比较详细的了解,确保专业词汇翻译的准确度;对难点、疑点句群进行了分析研究,确保句子的通畅,符合科普文章的表达形式;对原文采取的翻译方法及语言定位有了明确的认识。报告中,不仅在词汇翻译的准确性、句子翻译的技巧性以及不同文体翻译的选择性上进行了归纳,还针对翻译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所暴露出的自身的不足做了初步的总结。对今后从事日语翻译工作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