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Drag-free双星编队系统的控制方法研究
【6h】

Drag-free双星编队系统的控制方法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课题背景

1.2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3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第2章 Drag-free双星编队动力学建模与分析

2.1引言

2.2卫星坐标系与轨道描述

2.3主从式双星编队控制动力学探讨

2.4非主从式双星编队控制动力学模型

2.5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非对角型QFT的双星编队控制算法设计

3.1引言

3.2非对角QFT控制算法

3.3基于非对角型QFT的编队控制算法实现

3.4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特征结构配置的双星编队控制算法设计

4.1引言

4.2特征结构配置定义

4.3动态解耦控制综合算法

4.4基于特征结构配置的编队控制算法实现

4.5本章小结

第5章 双星编队系统的有限时间控制器设计

5.1引言

5.2有限时间稳定控制定义

5.3自适应PFTC算法设计

5.4补偿PFTC算法设计

5.5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声明

致谢

展开▼

摘要

地球重力场的高精度数据和时变信息对于地球现代研究具有重要意义,Drag-free卫星以其可提供超低微重力水平平台为地球高精密信息的获取提供了有利条件,而Drag-free卫星编队由于采用协同工作的方式,在高精密空间科学探测任务中具有更加重要的运用价值。本文以Drag-free双星编队控制系统为对象,对编队卫星在轨运行过程中的相对位置控制与干扰抑制问题进行了研究。
  为实现Drag-free双星编队控制与Drag-free控制系统的频带隔离需求,设计了基于定量反馈理论(Quantitative Feedback Theory,QFT)的编队控制算法。首先对比分析了基于QFT的对角型控制和非对角型控制算法,证明了后者解耦效果的优越性;接着针对非主从式Drag-free双星编队卫星相对动力学模型,设计了基于QFT的非对角型控制算法,结合系统频域和时域指标,分别实现了期望状态参考跟踪和输入干扰抑制;通过数学仿真结果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为分离Drag-free双星编队动力学模型的强耦合关联特性的影响,设计了基于特征结构配置理论的状态反馈动态解耦控制算法。首先,通过动态解耦将编队动力学模型转化为弱耦合动力学模型,接着基于特征结构配置设计了状态反馈控制算法,最后对算法进行了数学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算法具有良好的动态特性,满足期望的要求。
  为提高带有参数不确定性和干扰的Drag-free双星编队控制系统的鲁棒性,降低算法的收敛时间,提高探测任务的可靠性,设计了有限时间控制算法。首先,针对Drag-free双星编队模型设计了基于参数自适应辨识的实际有限时间控制算法,通过数学仿真验证了算法的控制效果;然后,为处理双星编队系统中存在的干扰,针对模型中的动态干扰设计了非线性鲁棒干扰观测器,对设计的自适应控制算法进行补偿,增强算法的鲁棒性和干扰抑制能力,通过数学仿真表明了改进控制算法的有效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