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热痹颗粒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作用机理与应用研究
【6h】

热痹颗粒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作用机理与应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论文说明:缩略词表

声明

前言

第一部分理论探讨

1.祖国医学对热痹的认识

2.清热解毒祛风通络法的确立

3.组方药效分析

4.类风温性关节炎动物模型的选择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临床研究

1.临床资料

2.诊疗标准

3.结果与结论

第三部分实验研究

实验一 热痹颗粒对AA大鼠滑膜细胞凋亡的影响

实验二 热痹颗粒对AA大鼠T细胞亚群的影响

实验三 热痹颗粒对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

实验四 热痹颗粒对IL-1β及TNF-α的影响

参考文献

结论

文献综述

综述一 现代医学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认识

综述二 祖国医学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认识

附图

致谢

展开▼

摘要

背景: 类风湿性关节炎(RA)严重威胁公众健康,其病因繁多,发病机制复杂,是一种难治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变以滑膜组织炎性细胞浸润、滑膜细胞增殖、血管翳形成和软骨及软骨下骨质破坏为主要免疫病理表现,最终导致受累关节发生畸形而出现关节废用、致残。滑膜炎是其关键的病理环节,滑膜细胞凋亡障碍所导致的滑膜细胞大量增生是其免疫反应得以持续的主要原因。 中医药治疗此病具有一定优势,热痹颗粒是导师赵映前教授通过多年临床经验倾心研制而成,是治疗风湿热痹(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的有效方剂。本课题以热痹颗粒为研究对象,以RA为切入点,对其临床疗效及作用机理进行深入研究及相关探讨。 目的: 研究热痹颗粒治疗RA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理。 方法: 从理论、临床、实验三个方面进行研究。 1.理论研究:对热痹的历史源流、病因病机及防治方法等进行系统回顾,讨论热痹颗粒的治疗原则及组方药效分析,并对实验模型的选择进行比较。 2.临床研究:筛选60例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辨证属湿热痹阻证)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药用尪痹颗粒,疗程均为8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晨僵时间、关节疼痛、肿胀及功能等),以及主要理化指标变化(ESR、CRP、RF)等。 3.实验研究:以佐剂性关节炎大鼠(AA)作为实验模型,尪痹颗粒为阳性对照药物,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对照组、热痹颗粒小剂量组、中剂量组和大剂量组),进行实验研究。观察热痹颗粒对滑膜细胞的凋亡、T细胞亚群、Bc1-2蛋白的表达及对IL-1β和TNF-α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探讨。 结果: 1.热痹颗粒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以及各项理化指标。 2.能够显著提高AA大鼠滑膜细胞的凋亡率,从而阻止关节的进一步破坏,有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3.可显著增加CD8+细胞数量,降低CD4+细胞数量及CD4+/CD8+比值,对T细胞亚群进行双向调节,从而提高人体免疫力。 4.能够下调Bc1-2蛋白的表达,从而改善细胞因子紊乱,减轻关节炎性细胞浸润及滑膜炎性增生,抑制血管翳的形成,阻止软骨的破坏,使关节损伤减轻。 5.可以降低血清中IL-1β、TNF-α的水平,具有较好的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随着病程的延长,滑膜病变逐渐减轻。 结论: 热痹颗粒具有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的整体调节作用,不仅能够有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而且可以改善机体免疫的异常状态。其主要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滑膜细胞的凋亡率相关;同时,降低CD4+/CD8+比值、下调Bc1-2蛋白的表达、降低IL-1β和 TNF-α的水平可能是其三个主要作用途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