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土壤放线菌中抗肿瘤有效成分的分离及结构鉴定
【6h】

土壤放线菌中抗肿瘤有效成分的分离及结构鉴定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第1章绪论

1.1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研究背景

1.1.2目的意义

1.2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国外研究进展

1.2.2国内研究进展

1.3天然产物中有效成分的分离研究

1.3.1早期的方法

1.3.2现今的方法

1.4本文的主要工作

第2章生物活性微生物代谢物研究进展

2.1微生物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

2.1.1微生物新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概况

2.1.2生物活性物质的筛选

2.1.3稀有放线菌作为新生物活性物质来源越来越受到重视

2.1.4抗肿瘤抗生素的研究进展

2.2不同生态环境中微生物样本的分离及选择

2.2.1生态系统多样化

2.2.2菌种分离策略

2.3海洋微生物生物活性代谢物研究进展及技术问题

2.3.1海洋微生物代谢物的研究进展迅速

2.3.2海洋微生物代谢物的化学结构多样性和复杂性

2.3.3海洋微生物代谢物的生物活性研究

2.3.4海洋微生物代谢物研究面临的问题

2.3.5展望

2.4本章小结

第3章活性代谢物的体外筛选

3.1材料与方法

3.1.1仪器与试剂

3.1.2供试土壤放线菌

3.1.3筛选样品的制备

3.1.4细胞培养及MTT法

3.2结果与讨论

3.3本章小结

第4章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纯化

4.1发酵

4.1.1材料与方法

4.1.2结果与讨论

4.2 2278#菌种的提取

4.2.1材料与方法

4.2.2结果与讨论

4.3有效成分的硅胶柱分离制备

4.3.1材料与方法

4.3.2结果与讨论

4.4活性成分的HPLC分离纯化

4.4.1材料与方法

4.4.2结果与讨论

4.5本章小结

第5章有效成分的结构鉴定

5.1化合物的结构研究

5.1.1化合物的纯度测定

5.1.2结构研究的主要程序

5.2核磁共振波谱法

5.2.1概述

5.2.2氢谱在利用体液进行药物代谢研究时的应用

5.2.3碳谱在药物代谢研究中的应用

5.3质谱法

5.3.1概述

5.3.2质谱分析法的特点和用途

5.3.3质谱新方法、新技术及其在药物研究中的作用

5.4化合物HYH-Ⅱ-49Ⅰ的理化性质

5.5化合物HYH-Ⅱ-49Ⅰ的结构鉴定

5.5.1仪器与试剂

5.5.2结构鉴定

5.6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附录

展开▼

摘要

微生物是重要的天然产物资源.微生物品种极其繁多、代谢多样化,其代谢物的化学复杂性和多样性是研制新药取之不尽的宝库.微生物来源的药物在医疗保健中占有重要地位.有大量文献报道,从微生物代谢物中筛选、分离抗肿瘤活性成分具有广阔前景.针对肿瘤形成机制,通过药理筛选或作用机制-生物活性筛选,从天然产物中寻找抗癌活性成分,是当今我国从天然产物中寻找新型天然药物先进、快速、有效的筛选途径,也是抗肿瘤药物以创新药物为主的战略性转变策略之一.本文选择我国边远地区土壤放线菌,利用K562(慢性髓系白血病细胞)作为靶细胞,以Vero(非洲绿猴肾细胞)为正常对照细胞,建立一种适合较大量样品处理及筛选方法,筛选具有选择性抑制作用的微生物代谢物.利用该方法对446株土壤放线菌进行筛选,发现5株活性菌株,2278<'#>菌株具有较强的抑制活性.采用乙酸乙酯提取、硅胶柱层析和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从发酵液中分离出活性物质HYH-Ⅱ-49I,通过对HYH-Ⅱ-49I的理化性质、<'1>H-NMR、<'13>C-NMR及2D-NMR光谱的分析,初步确定为生物碱类化合物,进一步结构鉴定工作正在进行中.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