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社会凝聚力作用的定量研究
【6h】

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社会凝聚力作用的定量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问题是困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问题之一。近年来,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致力于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期望能够提出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效果的有效措施。基于此,本文对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效果进行检验与评估,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观态度及课程效果进行测量,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目标具体化,将其分解成为一系列具体的、可测量的、可操作化的子目标,并以总目标和子目标作为因变量,制定指标体系,考核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取得的具体效果。具体而言,本文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自变量,以大学生社会凝聚力作为因变量,通过数据分析,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效果做出客观评价。
   本文利用文献研究法对社会凝聚力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之进行操作化;利用访谈法以及词频分析法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效果以及大学生的主观因素进行维度分析。再利用SPSS、STATA以及结构方程模型对二者的相关性及因果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社会凝聚力分为信任感、参与性、公平正义感、责任感以及归属感等五个维度;主观因素分为态度、动机、课外实践活动评价、课内授课方式评价、内容评价等五个维度;课程效果分为两个概论课程、纲要形策以及基础等三个维度。对这些维度的横向相关性、纵向相关性以及大学生人口学变量在这些维度上的差异性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相关性分析结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观因素同其效果的相关系数为0.52,思想政治理论课效果同社会凝聚力的相关系数为0.49,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观因素同社会凝聚力的相关系数为0.94,而且这些相关系数全部在不同显著水平上具有显著性。
   差异性分析结果为:民族、干部、党员、专业、学习成绩、学校性质、独生子女、生源地等大学生的人口学变量在社会凝聚力的不同维度上呈现出不同的显著性差异。干部、党员、专业、学习成绩、学校性质等大学生人口学变量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主观因素的不同维度上呈现出不同的显著性差异。学校性质这一变量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效果上有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重点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效果好于普通院校,普通院校课程效果好于民营高校。从整体上看,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对大学生社会凝聚力变异的解释量为2296,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观因素对社会凝聚力变异的解释量为77%,这二者共同对大学生社会凝聚力变异的解释量为81%,若将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观因素作为中介变量进行分析时,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对社会凝聚力变异的解释量为85%。
   根据以上分析结论,从教育主管部门、教育者、受教育者以及教育介体等方面提出了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效果的建议和措施,并就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