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害程度和面积正在发展.黑龙江省是中国的大豆生产基地,大豆孢囊线虫发病地块近100%,已成为大豆生产发展的阻碍.黑龙江省东部是大豆主产区之一,白浆土是'/> 黑龙江省东部大豆孢囊线虫病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研究-硕士-中文学位【掌桥科研】
首页> 中文学位 >黑龙江省东部大豆孢囊线虫病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研究
【6h】

黑龙江省东部大豆孢囊线虫病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1引言

1.1研究目的和意义

1.2文献综述

1.2.1大豆孢囊线虫病的田间症状

1.2.2大豆孢囊线虫的寄主范围

1.2.3大豆孢囊线虫的侵染循环

1.2.4大豆孢囊线虫的生理分化

1.2.5大豆孢囊线虫的发生代数

1.2.6大豆孢囊线虫病的影响因素

1.2.7大豆孢囊线虫的在土壤中的分布与传播

1.2.8大豆孢囊线虫病与大豆产量

1.2.9大豆孢囊线虫病防治方法

2材料与方法

2.1大豆孢囊线虫生理小种的鉴定

2.1.1供试大豆品种

2.1.2大豆孢囊线虫生理小种分类标准

2.1.3接种鉴定方法

2.2大豆孢囊线虫发生代数的研究

2.2.1供试大豆品种

2.2.2试验土壤

2.2.3试验方法

2.3大豆孢囊线虫侵染力的研究

2.3.1供试孢囊

2.3.2试验方法

2.4土壤有机质、水分与大豆孢囊线虫病及产量的关系

2.4.1供试大豆品种

2.4.2供试土壤

2.4.3试验方法

2.5茬口与大豆孢囊线虫病的关系

2.5.1供试土壤

2.5.2供试作物品种

2.5.3试验方法

2.6不同品种对大豆孢囊线虫抗病性鉴定

2.6.1供试土壤

2.6.2供试大豆品种(或品系)

2.6.3抗病性鉴定标准

2.6.4试验方法

2.7旱改水对大豆孢囊线虫病控制作用

2.7.1供试土壤

2.7.2试验方法

2.8大豆孢囊线虫病化学防治

2.8.1供试土壤

2.8.2供试化学药剂

2.8.3计算公式

2.8.4试验方法

2.9大豆孢囊线虫病生物防治

2.9.1供试土壤

2.9.2供试生防制剂

2.9.3计算公式

2.9.4试验方法

2.10不同茬口条件下大豆孢囊线虫病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

2.10.1供试土壤

2.10.2供试化学药剂

2.10.3供试生防制剂

2.10.4供试前作与茬口

2.10.5供试大豆品种

2.10.6试验方法

2.11大豆孢囊线虫诱发研究

2.11.1供试土壤

2.11.2供试作物品种

2.11.3试验方法

2.12线麻、红麻等绿肥对大豆孢囊线虫病控制作用

2.12.1供试作物

2.12.2供试土壤

2.12.3试验方法

试验所用仪器与用具

3结果与分析

3.1大豆孢囊线虫生理小种鉴定

3.2大豆孢囊线虫发生代数

3.3大豆孢囊线虫对大豆的侵染力

3.4土壤有机质、水分与大豆孢囊线虫病及大豆产量的关系

3.4.1土壤有机质与大豆孢囊线虫及大豆产量的关系

3.4.2茬口、重茬年限、土壤有机质与大豆孢囊线虫及产量的关系

3.4.3土壤水分与大豆孢囊线虫的关系

3.5茬口与大豆孢囊线虫病的关系

3.5.1田间定点试验结果

3.5.2盆栽试验结果

3.5.3大田轮作区调查结果

3.6不同品种对大豆孢囊线虫抗病性鉴定

3.6.1 2000年7个不同品种(系)对大豆孢囊线虫抗病性

3.6.2 2001年24个不同品种(系)对大豆孢囊线虫抗病性

3.7旱改水对大豆孢囊线虫病控制作用

3.7.1旱改水对大豆孢囊线虫病控制效果

3.7.2旱改水后再改种大豆植株生长情况

3.8大豆孢囊线虫病化学防治

3.9大豆孢囊线虫病生物防治

3.9.1大豆孢囊线虫病生物防治效果

3.9.2生物制剂后效作用

3.10不同茬口条件下大豆孢囊线虫病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效果

3.11大豆孢囊线虫诱发研究

3.11.1不同作物施用硫酸镁对大豆孢囊线虫诱发效果

3.11.2不同化学制剂对大豆孢囊线虫诱发效果

3.12线麻、红麻等绿肥对大豆孢囊线虫病控制作用

4讨论

5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大豆孢囊线虫病(Heterodera glycines Ichinohe)是大豆生产中危害最大的病害之一,也是具有毁灭性危害的土传定居性内寄生线虫病害,在大豆生产国都有发生,使大豆减产5%-20%,甚至绝产,我国每年受害面积达267万hm<'2>,危害程度和面积正在发展.黑龙江省是中国的大豆生产基地,大豆孢囊线虫发病地块近100%,已成为大豆生产发展的阻碍.黑龙江省东部是大豆主产区之一,白浆土是本地区低产大豆主要土壤类型,大豆孢囊线虫病发生普遍,大豆产量下降明显.通过生理小种鉴定,该地区大豆孢囊线虫为3号生理小种,一年发生3代,以第1代发生量最大,危害也最重,第1代的发生期为7月1日左右.解剖镜下解剖观察可以更准确地鉴定孢囊有无侵染力.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影响大豆孢囊线虫病发生程度的主要因素是土壤有机质、茬口、土壤含水量等.土壤有机质小于5.0%,大豆孢囊线虫对大豆产量的影响较大,大豆产量处于较低水平;土壤有机质大于5.0%,大豆产量明显升高,孢囊数量明显减少,土壤有机质对大豆生长的促进作用大于对大豆孢囊线虫繁殖的作用.有机质相同、茬口不同的土壤中,正茬孢囊数量少于迎茬,重茬1年、2年土壤中孢囊数量明显增加,增长速度快.合理轮作可以控制大豆孢囊线虫在根部的着生数量,采用小麦—大麦—大豆、小麦—玉米—大豆轮作效果较好.6月下旬-7月中旬土壤水分对大豆孢囊线虫的活动影响很大.土壤含水量<20%有利于大豆孢囊线虫的繁殖;土壤含水量>20%不利于大豆孢囊线虫的繁殖.防治大豆孢囊线虫要采用综合措施,因时因地而异.种植抗耐病品种是防治大豆孢囊线虫病最经济、安全、有效的措施.该地区大豆生产中主要应用的31个品种(系)中,高抗品种占32.3%,耐病品种(系)占51.6%,感病品种占12.9%,免疫品种仅占3.2%,多数为耐病和感病品种.对于大豆孢囊线虫病发生重的、开荒年限长、土壤有机质较低、耕层较浅的白浆土,大豆产量低,可以旱改水或种牧草、绿肥,控制大豆孢囊线虫病并改善生态环境.白浆土建议:土壤有机质小于4%不适宜种大豆,土壤有机质4-5%保持正规轮作,土壤有机质5-6%大豆连作年限不超过2年,土壤有机质大于6%大豆连作不超过3年.旱田在轮作上要以非寄主作物玉米、大麦、向日葵等作物控制大豆孢囊线虫的增长速度,可采用以下方式轮作:大麦—玉米—大豆,大麦—大麦—大豆等.正常轮作无法进行的,要综合运用多种措施,土壤中施用保根菌颗粒剂,减少孢囊基数,有条件的还可进行喷灌,以水分调节大豆正常生长,减少产量损失.种植非寄主作物小麦、大麦、玉米或弃荒时,施用硫酸镁诱发孢囊,可以减少土壤中孢囊的数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