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茶皂素在防治大豆孢囊线虫病害上的应用

茶皂素在防治大豆孢囊线虫病害上的应用

摘要

本发明涉及茶皂素在防治大豆孢囊线虫病害上的应用,属于生物防治领域。茶皂素(Tea saponin)作为主要有效成分,对大豆孢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有强毒杀活性,能有效用于大豆孢囊线虫病害防治。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4068020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4-10-0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号CN201410332282.5

  • 发明设计人 文艳华;彭德良;廖金铃;黄文坤;

    申请日2014-07-11

  • 分类号A01N43/16;A01P5/00;

  • 代理机构北京兆君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胡敬红

  • 地址 510642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483号华南农业大学资环学院

  • 入库时间 2023-12-17 00:15:55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6-01-20

    授权

    授权

  • 2014-10-29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01N43/16 申请日:20140711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10-01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防治领域,特别是涉及茶皂素(Tea saponin)防治大豆孢囊线虫病害的 应用。

背景技术

植物线虫是植物重要病原生物之一,随着农田流转,现代农业向产业化,基地化发展, 长期大面积种植单一农作物,以及常年连作及土地重复利用率的提高,线虫在土壤中的数量 迅速累积,线虫病害问题日益突出。我国的小麦孢囊线虫(Heterodera.avenae, Heterodera.filipjevi)、大豆孢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普遍发生且危害严重,对我国农业生 产造成重大损失和影响(彭德良等,1993,2008,2012;冯志新,2001)。孢囊线虫是一类 寄主范围比较窄的寄生线虫,雌虫成熟后卵大多数留在体内,雌虫表皮加厚形成孢囊以保护 体内的卵,植物收获后,孢囊掉落在土壤中,可以在土壤中存活几年甚至十几年,因此与根 结线虫及其它线虫相比是一类更加难以防治的线虫(冯志新,2001)。杀线剂是目前防治线虫 病害的有效措施之一,但当前的化学杀线剂均为高毒高残留农药,极易造成对农作物及生态 环境的污染,而目前毒性较低的生物农药阿维菌素也在生产上出现了抗药性问题。因此寻求 新的生物防治杀线剂,是目前防治农作物线虫病害的研究热点之一。

植物是生物活性化合物的的天然宝库,直接将天然产物(如植物的全株或某部分)加工 成制剂用以控制害虫(如鱼藤酮,印楝素),或在充分研究植物天然杀虫活性成分、构效关系、 毒杀机理的基础上,模拟合成新的高效低毒杀虫剂,这在植物杀虫剂方面已经有很成功的先 例,与此相比,植物源杀线剂的研究相对落后,直到20世纪80年代以后,从植物中寻找天 然杀线虫活性物质的研究才开始受到关注,申请号为CN201210050127.5的中国发明专利公 开了茶皂素对蔬菜根结线虫的防治方法,吴慧平,李丽丽,王龙平等先后报道茶皂素对松材 线虫,水稻潜根线虫,根结线虫及小麦孢囊线虫有很好的毒杀活性及防治效果(吴慧平等, 2007;李丽丽,2012;王龙平等,2013a,2013b);申请号为2009101162680的发明名称为“茶 皂素杀线虫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专利公开了茶皂素对水稻潜根线虫、山芋茎线虫,南方根 结线虫、松材线虫有防治作用,而对小杆线虫无致死活性,表明茶皂素并非对所有的线虫种 类有致死活性。而且目前还未有茶皂素对大豆孢囊线虫病害的研究报道及专利申请。

茶皂素(Tea saponin)是一种天然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从山茶科的茶籽树种子、茎 和叶提取得到,由亲水性的糖基和疏水性的苷元以及有机酸构成,于1931年被日本学者青山 次郎首次提取得到。茶皂素是一种五环三萜皂苷(Pentacyclic Triterpenoid),从碳骨架结构来 看它属于齐墩果烷(Oleanane)类,由皂苷元、糖基和有机酸组成,平均化学分子式为: C57H90O26。茶皂素具有溶血、抗菌杀虫及鱼毒等多种生物活性作用,在我国目前主要作为分 散剂、悬浮剂、湿润剂、乳化剂应用于农药加工上,能极大地提高原药的湿润分散能力,降 低药液表面张力,增强湿展性;在洗涤方面的应用国内已开发出了各种织物特种洗涤剂(周 昊等,2009;夏春华等,2000)。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领域中的空白,提供一种茶皂素在防治大豆孢囊线虫病害上的新应用,其浓度 达8mg/mL时,对大豆孢囊线虫致死活性非常高,可作为农药使用。

茶皂素在防治大豆孢囊线虫病害上的应用。

所述防治为抑制大豆孢囊线虫卵孵化,杀死二龄幼虫。

所述茶皂素作为农药的药物有效成分。

本发明中以茶皂素为药物有效成分,添加到农药用载体或组合物中,制成农药,可以采 用通常的农药剂型和使用方法,用于防治大豆孢囊线虫病害。

本发明实验证明,茶皂素对大豆孢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室内生测表明,以2 mg/mL、5mg/mL和8mg/mL浓度的茶皂素处理3d,对大豆孢囊线虫卵孵化抑制率分别为 43.12%、67.25%和75.36%;同样浓度处理5d,卵孵化抑制率分别为59.98%、76.31%和85.32%; 处理10d,卵孵化抑制率均达到了71.57%以上。

茶皂素以2mg/mL、5mg/mL和8mg/mL浓度处理大豆孢囊线虫二龄幼虫72h,并用清 水复苏24h,校正死亡率分别为29.86%、59.92%和86.14%。

大田试验结果表明,茶皂素对大豆孢囊线虫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90%茶皂素以每小区(面 积为15m2)120g,240g,300g沟施处理,防治效果分别为43%,49.9%,65%,前两个 浓度处理的防效与杀线剂噻唑磷相当,而300g每小区浓度处理的防效为65%,明显优于噻 唑磷48.8%的防效。

本发明的优点:

1)本发明所述的茶皂素来源于山茶科的茶籽树种子、茎和叶提取得到,在茶叶中也有少量存 在,证明是对人体比较安全的。

2)田间大豆孢囊线虫病害防治试验表明,茶皂素对大豆孢囊线虫病害的防治效果优于目前常 规化学杀线虫剂噻唑磷。

3)本发明所述的茶皂素来源于天然植物中,在环境中易于降解,因此与化学杀线剂相比,具 有低毒低残留的特性,符合绿色植保和可持续农业生产和发展的需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试验及操作是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而不应该当做对本发明的限制。

本发明所用茶皂素是市售产品,来源于茶籽树种子、茎和叶,含量98%。

实施例1:茶皂素对大豆孢囊线虫卵孵化抑制活性测定

在解剖境下挑取色泽和大小较一致的成熟大豆孢囊线虫,用1%次氯酸钠消毒3-5min, 再用无菌水冲洗几遍,放入24孔板内,每处理加入10个成熟的大豆孢囊线虫,加入1mL 供试茶皂素溶液,供试溶液以灭菌水配制,每处理设4次重复,以无菌水做对照,置25℃培 养,分别于3d、5d、10d观察记录线虫孵化数量,按以下公式计算线虫卵孵化抑制率。

结果表明以2mg/mL、5mg/mL和8mg/mL浓度的茶皂素处理3d,对大豆孢囊线虫卵孵 化抑制率分别为43.12%、67.25%和75.36%;同样浓度处理5d,卵孵化抑制率分别为59.98%、 76.31%和85.32%;处理10d,卵孵化抑制率均达到了71.57%以上(详见表1)。

表1茶皂素对大豆孢囊线虫卵孵化的抑制活性

注:1)表中数据格式为:代表4次重复平均值,S.E为标准误;

2)表中数据为4次重复平均值,同列数据后标有相同字母表示在5%差异不显著(DMRT)。

实施例2:茶皂素对大豆孢囊线虫二龄幼虫的毒杀活性测定

采用药液浸泡法:在24孔板内加入1mL的供试溶液,供试溶液以灭菌水配制,然后加 入供试线虫30-50条,置于25℃恒温箱中,于24h、48h、72h在倒置显微镜下检查并记录 线虫活虫数和死虫数,按公式3计算各自校正死亡率。并且,将处理72h的进行清水复苏24 h,再次于倒置显微镜下检查并记录线虫活虫数和死虫数,按公式以下计算复苏24h校正死 亡率。每处理设4次重复,以无菌水做对照。

结果表明,茶皂素以2mg/mL、5mg/mL和8mg/mL浓度处理72h,并用清水复苏24h,校 正死亡率分别为29.86%、59.92%和86.14%;茶皂素以5mg/mL浓度分别处理24h、48h和 72h,校正死亡率分别为49.83%、63.57%和77.35%(详见表2)。

表2茶皂素对大豆孢囊线虫二龄幼虫的杀线活性

注:1)表中数据格式为:代表4次重复平均值,S.E为标准误;

2)表中数据为4次重复平均值,同列数据后标有相同字母表示在5%差异不显著(DMRT)。

实施例3:

2013年5月至6月,在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廊坊基地大豆孢囊线虫感染地,进行了茶皂素 防治大豆孢囊线虫病大田小区试验,小区面积为15m2

设茶皂素每小区120g,240g,300g三种浓度处理,对照药剂为每小区10%噻唑磷颗粒剂 50g,设不施药空白对照(CK),每种处理3次重复,随机排列。5月17日,将地耙匀后起 跬,15m2一个小区,小区内开出4条小沟,将处理药剂均匀撒施在沟内,然后将大豆种子撒 播在施了药剂的沟内,最后覆土并踩实,翌日浇水。一个月后,即6月20日进行取样调查, 每个小区随机取10株,记录单株孢囊数,并进行统计分析,计算防效。结果表明,茶皂素以 每小区120g,240g,300g处理,防治效果分别为43%,49.9%,65%,前两个浓度处理 的防效与杀线剂噻唑磷相当,而300g每小区浓度处理的防效为65%,明显优于噻唑磷48.8 %的防效(详见表3)。

表3  茶皂素处理对大豆孢囊线虫病的防治效果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