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哈尔滨市双城区循环农业发展对策研究
【6h】

哈尔滨市双城区循环农业发展对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绪论

1.1研究背景

1.2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研究目的

1.2.2研究意义

1.3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国外文献综述

1.3.2国内文献综述

1.3.3国内外文献评述

1.4研究内容及方法

1.4.1研究内容

1.4.2研究方法

2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梳理

2.1概念界定

2.1.1循环农业的定义

2.1.2循环农业的特征

2.1.3循环农业的原则

2.2相关理论梳理

2.2.1循环经济理论

2.2.2农业生态工程理论

2.2.3可持续发展理论

2.3本章小结

3双城区循环农业发展现状及问题

3.1双城区循环农业发展的基础

3.1.1双城区区位、人口和产业基础

3.1.2双城区地势及气候基础

3.1.3双城区社会和交通基础

3.2双城区循环农业发展现状

3.2.1双城区循环农业总体情况

3.2.2双城区循环农业发展的特点

3.2.3双城区循环农业基本模式

3.3双城区循环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3.1相关政策保障机制不健全

3.3.2循环农业的系统认识不到位

3.3.3循环农业产业链条不完整

3.3.4循环农业市场服务体系不健全

3.4本章小结

4国内外循环农业典型模式及启示

4.1国内循环农业典型模式

4.1.1阜阳太和县域循环农业

4.1.2大庆润琦园区循环农业

4.1.3松江家庭农场循环农业

4.2国外循环农业典型模式

4.2.1美国减量化循环农业

4.2.2德国再利用循环农业

4.2.3日本优势增强循环农业

4.3国内外典型模式的启示

4.3.1循环农业的发展需要健全的法律体系

4.3.2循环农业的发展需要坚实的人才基础

4.4本章小结

5双城区循环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5.1完善法律法规构建

5.2深入贯彻循环理念

5.3延长循环产业链条

5.4形成地方品牌优势

5.5健全配套服务体系

5.6加快专业人才培养

5.7本章小结

6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双城区是哈尔滨市重要的农业、畜牧业生产基地,拥有适合农业生产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近年来,由于片面追求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忽视了生态、社会的和谐发展,致使双城区农业资源减少,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成为制约双城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隐患。循环农业的推广为双城区农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思路,要求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生态和社会的协同发展。 循环农业要求以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科技成果进行农业生产,将农业经济与资源环境有机结合,从而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循环农业的发展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坚持“3R”原则,在传统农业生产系统的基础上,构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链条,达到污染物的资源化利用,最终实现农业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统一、协调。循环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可行举措,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双城区可以通过发展循环农业缓解生态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加剧的问题,促进双城区农业生产健康、可持续发展。 虽然已经有大量学者研究循环农业的发展,但具体到双城区循环农业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研究基于循环经济理论、农业生态工程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从总体情况、发展特点和发展模式三个角度对双城区循环农业发展的基本情况进行梳理,探究现阶段双城区循环农业发展的问题,并对国内、外先进的循环农业发展模式进行剖析,获得促进双城区循环农业发展的启示,最后此基础上提出双城区循环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旨在发展双城区的循环农业,促进循环经济理念的推广,提高双城区资源的利用率,缓解经济增长与资源缺乏的双重压力,使农业生态、社会和经济综合效益最大化,最终推进双城区农业持续、健康、可持续发展。

著录项

  • 作者

    贺亮;

  • 作者单位

    东北农业大学;

  • 授予单位 东北农业大学;
  • 学科 农村与区域发展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王刚毅,贺宪民;
  • 年度 201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中国农业经济;家禽;
  • 关键词

    哈尔滨市; 城区; 循环农业;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