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森林法基本制度研究
【6h】

中国森林法基本制度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前言

1政府及领导干部保护森林资源的任期目标责任制度

1.1制度的起源及发展过程

1.2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的主要职责

1.3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在森林经营管理方面的职责

1.4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在森林保护方面的职责

2科学的林种划分制度

2.1森林种类划分的意义

2.2林种划分制度的内容

2.3针对不同林种采取不同的发展措施

2.4实施林业分类经营

3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监测和长远规划制度

3.1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监测制度

3.1.1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监测的意义

3.1.2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监测制度的内容

3.2林业长远规划制度

3.2.1制定林业长远规划的必要性

3.2.2林业长远规划的编制原则

3.2.3林业长远规划的编制程序

3.2.4林业长远规划的主要内容

4林业用地保护制度

4.1实行林业用地保护制度的必要性

4.2占用、征用林地的程序

4.2.1占用、征用林地必须经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同意

4.2.2占用、征用林地必须依法办理审批手续

4.2.3占用、征用林地必须缴纳森林植被恢复费

4.3我国征用、占用林地现状及采取的措施

5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

5.1生态效益补偿的必要性

5.1.1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

5.1.2人类持续发展的需要

5.2生态公益林的范畴及定义

5.2.1生态公益林的划定范围

5.2.2生态公益林的申报程序

5.2.3生态公益林建设标准及遵循原则

5.2.4生态公益林布局所依据的原则

5.3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实施及存在的问题

5.4生态效益补偿的复杂性

5.4.1森林资源的稀缺性与价值量

5.4.2生态需求受控于经济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水平

5.5生态效益补偿以坚持国家宏观调控为主为前提

5.6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得以实行的措施保障

5.6.1完善立法

5.6.2成立专门机构

5.6.3加强宣传教育

5.6.4加强科学研究

6森林、林木和林地的流转制度

6.1规范森林、林木、林地流转的现实意义

6.2森林资源资产

6.2.1森林资源资产的概念

6.2.2森林资源资产的分类

6.2.3森林资源资产的特点

6.3有偿流转的对象及其范围

6.4流转的标的和形式

6.4.1林木(活立木)的转让中存在的问题及规范措施

6.4.2对于其它流转方式的规范措施

7森林、林木、林地的产权取得登记制度

7.1森林、林木、林地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管理的历史沿革

7.2林权的概念及类型

7.3产权取得登记制度

7.4关于林权的保护

7.4.1民事救济方面

7.4.2行政救济方面

7.4.3刑法救济方面

8森林保护制度

8.1预防和扑救森林火灾

8.2森林病虫害防治

8.3设立自然保护区

8.4林区内其他生产经营活动的管制(例如生态旅游)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国家的重要资源和资产.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改善环境、防风固沙和提供林产品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林业立法是林业法制建设的基础,1998年4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作出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的决定》,修改后的新森林法用法律形式肯定了被改革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一些经验和做法,确立了一系列的林业法律制度.另外,国务院于2000年1月29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是对新森林法的具体化,条例对森林法所确立的基本制度进行了明确的细化.森林法和条例中所体现出来的各项法律制度,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依法培育、保护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该文由政府及领导保护森林资源的任期目标责任制度入手,着重分析了林业用地保护制度、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森林林木和林地的流转制度、产权取得登记制度等主要内容.该文力求从制度入手深刻分析中国现有森林法律、法规与现实生产实践的关系,阐明了现有森林法律对指导环境保护、森林资源合理利用、木材生产及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指导意义.并且指出了现有法律、法规中所存在的不足.该文的特点是从多个视角来对现有森林法律各项制度内容进行深层次思考.该文的核心内容在于:从制度建设入手,更科学地指导林业生产和实践活动.该文提出了国有林经营制度的改革,以适应新时期形势发展的需要.提出了林木(活立木)的转让、所有权拍卖、林地使用权租赁经营等形式,来对林业发展进行新的尝试.森林法律和法规是指导中国林业生产和资源保护的指南,法律和制度的科学性和完善性决定了实践活动的规范性.法律制度中的理性和科学的成份越多,就越有利于林业生产和林产品贸易及流通走上正规化、现代化的轨道,从而进入可持续发展的科学道路.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随着环境保护观念和可持续发展观念进一步深入人心,中国的林业立法工作必将进一步趋于完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