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通河与蛟河地区黄鼬东北亚种冬季毛皮性状差异性分析
【6h】

通河与蛟河地区黄鼬东北亚种冬季毛皮性状差异性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绪论

1.1引言

1.2综述

1.2.1黄鼬生物学特征及研究进展

1.2.2毛微观形态学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3课题来源与主要研究内容

2研究地区自然概况

2.1通河林场自然状况

2.1.1地质地貌

2.1.2土壤

2.1.3水文

2.1.4气候因素

2.1.5植物资源

2.1.6野生动物资源

2.2蛟河自然状况

2.2.1地理概貌

2.2.2水资源

2.2.3森林资源

2.2.4动植物资源

3材料与方法

3.1材料的选取

3.2试验方法

3.2.1毛色测定

3.2.2皮张面积测定

3.2.3皮板厚度测量

3.2.4皮板重量测量

3.2.5毛密度测量

3.2.6皮板切片的制备

3.2.7毛光镜样本的制备

3.2.8毛长度测量

3.2.9毛细度测量

3.2.10髓质指数测量与计算

3.2.11毛尖无髓段、毛根无髓段长度测量与比例计算

3.2.12各鳞片类型所占比例的测量与计算

3.2.13样品采集地生态因子分析

3.3配对T检验

4结果与分析

4.1毛色测定

4.1.1毛色测定结果

4.1.2小结

4.2皮张面积、厚度与重量

4.2.1皮张面积、厚度与重量结果

4.2.2小结

4.3毛密度

4.3.1毛密度结果

4.3.2 小结

4.4毛长度与细度

4.4.1毛长度

4.4.2毛细度

4.4.3小结

4.5毛髓质指数及直针毛无髓段比例

4.5.1直针毛髓质指数

4.5.2绒毛髓质指数

4.5.3直针毛无髓段长度及比例

4.5.4小结

4.6各鳞片类型比例

4.6.1直针毛鳞片类型比例

4.6.2绒毛各鳞片类型比例

4.6.3小结

4.7样品采集地生态因子分析

4.7.1温度

4.7.2湿度

4.7.3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动物体表现出来的各种性状(表型)都是适应各个生理过程的结果。适应是生物在环境中经过生存竞争而形成的一种适合环境条件的特征与性状的现象,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哺乳动物毛被是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的媒介,是动物体的一个高度进化和高度适应的复杂系统,它包含了动物机体内部生命活动的信息,也表现出动物体与外界环境的关系的大量综合信息。 本研究于2005年11-12月和2006年11-12月在黑龙江省通河地区和吉林省蛟河地区分别采集黄鼬东北亚种冬季雌雄成体各10只,共计40个样本。通过扫描法测定毛色、毛鳞片压模片、髓质花纹片、皮肤组织切片等的观察,分别对黄鼬雌、雄个体头部、背中部、腹中部、臀部、尾中部等5个部位的针、绒毛分别进行了背中部毛色、毛细度、毛密度、髓质指数、无髓段比例、各鳞片类型所占比例等6个微观性状指标以及皮张面积、皮板厚度、皮板重量等3个宏观性状指标进行了形态学测定与分析。运用SPSS1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了差异性分析,得出结论。 1.通过实验测得通河地区的黄鼬冬季背中部直针毛毛色与蛟河地区的黄鼬冬季背中部直针毛毛色相同,均为深卡其布色。 2.黄鼬性二型特征明显,雌雄个体间毛皮性状差异显著。 3.通河与蛟河地区黄鼬东北亚种雄性个体在背中部绒毛长度,臀部绒毛细度,背中部绒毛髓质指数,背中部和臀部直针毛无髓段比例,除了尾部其他部位直针毛的类扁平型鳞片所占比例,臀部直针毛的杂波型鳞片比例,绒毛的大部分鳞片比例等存在差异显著,其他测量指标差异不显著。 4.雌性个体的差异性同雄性个体。

著录项

  • 作者

    蔡建军;

  • 作者单位

    东北林业大学;

  • 授予单位 东北林业大学;
  • 学科 特种经济动物饲养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张伟;
  • 年度 2007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S865.21;
  • 关键词

    黄鼬; 毛皮性状; 形态学测定;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