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跨文化敏感度与跨文化语用能力相关研究
【6h】

跨文化敏感度与跨文化语用能力相关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Abstract

Contents

1 Introduction

1.1 Background of the Study

1.2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1.3 Organization of the Thesis

2 Literature Review

2.1 Researches Related to 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 at Home and Abroad

2.2 Researches Related to Intercultural Pragmatic Competence at Home and Abroad

2.3 Summary

3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the Present Research

3.1 Language,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3.2 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

3.3 Intercultural Pragmatic Competence

3.4 Relation Between 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 and Intercultural Pragmatic Competence

3.5 Summary

4 Methodology

4.1 General Description

4.2 Research Purpose

4.3 Subjects

4.4 Instruments

4.5 Data Collection

4.6 Data Analysis

4.7 Summary

5 Results and Discussions

5.1 Results

5.1.1 Present Status of IS and IPC

5.1.2 Coreelation Between IS and IPC

5.1.3 Relation Between Five IS Factors and IPC

5.1.4 The Differences of IS and IPC Between Students of the Two Universities

5.2 Possible Reasons of the Results

5.3 Significance of Results

5.3.1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5.3.2 Practical Significance

5.4 Summary

6 Implications on Improving Intercultural Pragmatic Competence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

6.1 Common Problems of Intercultural Pragmatic Competence

6.2 Suggestions on Improvement of Intercultural Pragmatic Competence from 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

6.2.1 Suggestions to Students

6.2.2 Suggestions to Teachers

6.1 Summary

Conclusion

Bibliography

Appendix

Publications during M.A.Study

Acknowledgments

声明

展开▼

摘要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同时也受到文化的制约,脱离文化来学习语言是不可想象的。如何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现代外语教学的最终目标。语言学家Leech提出“社交语用能力是遵循语言使用的社会规约进行得体交际的能力,是更高层次上的语用能力。”社交语用能力中包含跨文化语用能力这个概念。贝内特(M.J.Bennett)于1986年提出跨文化敏感度的概念化框架,将跨文化敏感度定义为一种不断适应现实结构中的文化差异的能力,跨文化敏感度在成功的跨文化交际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对跨文化敏感度与跨文化语用能力二者关系之间的研究和调查显得十分必要。
  本文以陈国明和Starosta的跨文化敏感度测试量表(ISS: 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Scale)及跨文化语用能力调查问卷为测量工具,采用问卷的调查方式,在绥化学院和东北林业大学两所学校的375名英语系大四学生中展开调查,最终收回360份有效调查问卷。该研究通过分析和对比问卷结果的方式,回答了作者在调查目的中提出的相关问题:普通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敏感度和跨文化语用能力的现状;跨文化敏感度与跨文化语用能力的关系以及跨文化敏感度可能对跨文化语用能力的影响。
  本论文首先阐述了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及结构框架,并介绍了有关跨文化敏感度和跨文化语用能力的相关研究和理论。然后详尽列出了研究方法、数据等内容,采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PSS19.0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问卷将参与学生的跨文化敏感度及跨文化语用能力水平分别分为五个级别。利用两个概念的研究结果横向比较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跨文化语用能力水平。研究结果表明:多数学生的跨文化敏感度和跨文化语用能力均处于中等层次,整体结构趋向于桃核型。只有少数学生的跨文化敏感度和跨文化语用能力处于较高层次,高校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语用能力和跨文化敏感度水平有待提高;根据相关性分析得出跨文化敏感度对跨文化语用能力会产生影响。同时根据现有理论推理和作者的教学经验分析也印证了跨文化敏感度对跨文化语用能力存在影响。教师可以通过提高学生跨文化敏感度的方式达到提高学生跨文化语用能力的效果。根据调查所得数据作者阐述了本研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并给出相应的教学与学习建议,旨在提高大学生跨文化敏感度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语用能力。最后,阐述了本研究的主要成果及其局限性以及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本研究的成果对外语教学实践有应用价值。本文通过实证研究,解析了跨文化敏感度与跨文化语用能力之间的关系,找出了影响英语学习者跨文化语用能力的根源,并在对实验结果的讨论中结合已有理论和实际教学经验对其联系进行了解释,同时提出在英语教学与学习中,教师与学习者如何从提高跨文化敏感度来提高跨文化语用能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