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时时刻刻》中女性人物的精神分析女性主义解读
【6h】

《时时刻刻》中女性人物的精神分析女性主义解读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Abstract

Contents

1 Introduction

1.1 Introduction to Michael Cunningham and The Hours

1.2 Literature Review

2 The Theory of Psychoanalytic Feminism

2.1 Feminist Criticism and Psychoanalysis

2.2 Freudian Psychoanalysis Theory

2.3 The Early Feminine Psychologist Karen Horney and Her Theory

3 An Analysis of the Female Characters’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in The Hours

3.1 Woolf’s Twisted Personality

3.1.1 Woolf’s Living Space

3.1.2 Woolf’s Interpersonal Environment

3.2 Laura’s Depressed Personality

3.2.1 Laura’s Living Space

3.2.2 Laura’s Interpersonal Environment

3.3 Clarissa’s Tangled Personality

3.3.1 Clarissa’s Living Space

3.3.2 Clarissa’s Interpersonal Environment

4 The Female Characters’ Psychological Growth in The Hours

4.1 Suicide-Woolf’s Silent Revolt

4.2 Escape from Home——Laura’s Avoidant Revolt

4.3 Construction of Independent Personality——Clarissa’s Confrontation with Life

5 Conclusion

Notes

Bibliography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Acknowledgements

声明

展开▼

摘要

迈克尔·坎宁安是当代美国著名作家。他相信文学是艺术传播美学和美德的最好形式,并且能教导女性如何在不同时期的社会都拥有自己的生活。因此,他描绘的人物非常生动并且符合当时的社会特点。他凭借小说《时时刻刻》而备受关注,这部小说出版于1998年,1999年获普利策奖和福克纳奖。在《时时刻刻》这个故事中,他用《达洛维夫人》作为线索,讲述了在不同时期的社会中三位女性的一天。
  本文从精神分析女性主义的角度对作品中女主人公进行分析,揭示在父权社会中女性受到的精神压迫,以及她们在受压迫的状态中惊醒,进而反抗的过程,最终揭示了在父权社会中女性人格的发展。
  本论文由四个章节和结论组成。第一章包括坎宁安和《时时刻刻》的简介,以及这部作品的研究综述。第二章是理论概述,介绍了精神分析理论和女性主义理论之间的联系,并且着重介绍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和凯瑞·霍妮的精神分析女性主义理论,精神分析理论为精神分析女性主义理论提供了可依据的靶子,而精神分析女性主义又是精神分析理论的提升与成长。第三章以上述理论为基础,对女主人公所处的社会物质环境和人际环境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包括从麻木的受压迫状态到惊醒后的反抗的心理过程,显示了父权社会文化对女性个性的影响。第四章运用精神分析女性主义理论来分析这三个女性人物身上反应出的变化,从三个女主人公的自杀到逃避再到找到自我的过程,可以看出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的精神也在成长。
  通过三四章的分析,得出结论:父权社会文化主义及其社会标准是建立在男人经验的基础之上,他们忽视了女性的感受,并且在这种文化中女性被看作是二等公民。因此,女性的人格一直被压制,并且逐渐被扭曲。因此,这部作品显示了坎宁安对妇女的权利问题和社会地位的高度关注,以及女性实现协调发展的独立的人格的重要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