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国际气候谈判视域下中国林业话语权提升研究
【6h】

国际气候谈判视域下中国林业话语权提升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技术路线和研究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技术路线

1.3.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本文的创新之处

2 文献综述

2.1 国外研究现状

2.1.1 关于国际气候谈判与林业话语权的文献检索情况

2.1.2 国外关于国际气候谈判的研究现状

2.1.3 国外关于话语权理论的研究现状

2.1.4 国外关于国际气候谈判下话语权的研究现状

2.2 国内研究现状

2.2.1 关于国际气候谈判与林业话语权的文献检索情况

2.2.2 国内关于国际气候谈判的研究现状

2.2.3 国内关于话语权理论的研究现状

2.2.4 国内关于国际气候谈判下话语权的研究现状

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2.4 本章小结

3 国际气候谈判视域下林业话语权的理论分析

3.1 林业话语权的概念及特征

3.1.1 林业话语权的概念

3.1.2 林业话语权的特征

3.2 国际气候谈判视域下林业话语权产生的条件和方式

3.2.1 国际气候谈判视域下林业话语权产生的基础条件

3.2.2 国际气候谈判中林业话语权的实现方式

3.3 国际气候谈判视域下林业话语权的效应

3.3.1 国际气候谈判视域下林业话语权的政治效应

3.3.2 国际气候谈判视域下林业话语权的经济效应

3.3.3 国际气候谈判视域下林业话语权的文化效应

3.4 国际气候谈判视域下林业话语权研究的理论基础

3.4.1 权力理论

3.4.2 国家利益理论

3.4.3 公共治理理论

3.4.4 林业可持续发展理论

3.5 本章小结

4 中国林业话语权的发展现状及国际经验借鉴

4.1《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诞生阶段中国话语权微弱

4.1.1《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诞生阶段的林业议题

4.1.2 中国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谈判会议中话语微弱

4.2《京都议定书》谈判及批准阶段中国林业话语权有限

4.2.1《京都议定书》谈判及批准阶段的林业议题

4.2.2 中国在《京都议定书》谈判会议中的林业话语权

4.2.3 中国在科学研究和信息交流中的话语权

4.3 后京都谈判中中国林业话语权有所提高

4.3.1 后京都谈判阶段的林业议题

4.3.2 中国在后京都气候谈判会议中的林业话语权

4.3.3 中国在国际林业科技领域中的话语权

4.3.4 中国在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合作中的话语权

4.4 国际气候谈判中发达国家话语权实现的经验及启示

4.4.1 国际气候谈判中美国话语权实现的经验

4.4.2 国际气候谈判中欧盟话语权实现的经验

4.4.3 国际气候谈判中澳大利亚话语权实现的经验

4.4.4 国际气候谈判中发达国家话语权实现的经验对中国的启示

4.5 本章小结

5 国际气候谈判视域下中国林业话语权的评价分析

5.1 中国林业话语权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5.1.1 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的缘起

5.1.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思路及原则

5.1.3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

5.1.4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5.2 中国林业话语权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5.2.1 引入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原因

5.2.2 林业话语权的评语及评价因素集

5.2.3 隶属度的计算

5.2.4 林业话语权的模糊评价

5.3 中国林业话语权评价的实证分析

5.3.1 数据的采集与处理

5.3.2 中国林业话语权单因子的模糊评价

5.3.3 中国林业话语权的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及解析

5.4 本章小结

6 中国林业话语权实现的障碍性因素测度

6.1 研究设计

6.1.1 主要障碍性因素及研究假设

6.1.2 样本选择及主要障碍性因素量表设计

6.2 主要障碍性因素的测量及相关性分析

6.2.1 主要障碍性因素的测量

6.2.2 障碍性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6.3 结果分析

6.4 本章小结

7 国际气候谈判视域下中国林业话语权提升的政策建议

7.1 增强林业话语主体的政治影响力

7.1.1 赋予主权观新的内涵

7.1.2 制定林业话语权提升的总体发展战略

7.1.3 积极承担国际气候治理责任提升国家声誉

7.1.4 协调与其他国家的利益关系

7.2 积极拓展林业经济领域的话语权

7.2.1 积极发展低碳经济提高低碳话语权

7.2.2 发展碳汇林业提高林业碳汇项目规则制定权

7.2.3 构建可持续增长的林业产业体系提高产业素质

7.2.4 提高中国林产品国际竞争力争取贸易话语权

7.3 增强林业议题设置及议程控制力提升林业话语生产能力

7.3.1 明确国际气候谈判中林业议题设置的原则

7.3.2 确定林业议题方向增强林业话语的制定权

7.3.3 完善议程控制策略提高林业规则的表达权

7.3.4 参与国际机制建设推动林业话语制度化

7.4 增强价值观念贡献力提升林业话语质量

7.4.1 构建体现国际道义的价值观促进中国林业话语国际化

7.4.2 加快生态文化体系建设提高林业话语软实力

7.4.3 提高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研究能力奠定林业话语科学基础

7.5 构建林业对外传播机制改善林业话语传播能力

7.5.1 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提高林业话语传播范围

7.5.2 加强中国智库建设提高林业话语国际影响力

7.5.3 利用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林业话语认可度

7.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为应对气候变化而开展的国际气候谈判,充满了以国家生存权和发展权为核心的利益之争。由于林业在减缓和适应人类气候变化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林业议题已成为国际气候谈判的重要话语内容。中国要想在国际涉林气候谈判中维护自己的发展权益和国家利益,就必须提升中国的林业话语权。
  尽管国内多数文献探讨了话语权的内涵,分析了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重要作用,但将国际气候谈判、话语权与中国林业三者相结合论述的文献较少。本文以林业话语权为关键性概念,深入分析了国际气候谈判视域下中国林业话语权的发展现状,定量评价了中国林业话语权的水平,测度了影响其提升的主要障碍性因素,从林业话语主体、林业话语生产、林业话语质量和林业话语传播四个方面提出中国林业话语权提升的政策建议,以期为相关部门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具体来说,本文从理论、实证、政策三个层面展开研究。
  理论层面:首先,界定了林业话语权的概念及特征,为林业政治学理论的构建奠定了基础。本文认为林业话语权是林业话语主体在话语生产和话语传播中所具有的价值观念贡献力、议程控制力和政治影响力。这种影响力和支配力具有软权力的性质。这一概念及特征的界定,为林业研究提供了新的话语权视角。用政治学中的权力理论、国家利益理论等分析林业问题,为林业政治学理论构建奠定了基础。其次,尝试构建了中国林业话语权评价指标体系。针对国内外学界对权力或话语权定性描述多,定量测量少,且“软权力效果的测量没有系统的指标体系”这一情况,本文在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并结合林业领域、国际政治领域相关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尝试构建了中国林业话语权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由林业话语主体、林业话语生产、林业话语质量和林业话语传播4个准则层,13个因子层和41个观测点组成。中国林业话语权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为定量评价中国在国际涉林气候谈判中的影响力提供了分析工具。
  实证层面:首先,系统梳理了中国林业话语权的发展现状。《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诞生阶段,中国在规则制定、议题设置方面介入程度很低,话语微弱;《京都议定书》谈判及批准阶段,主动性和开放性增强,但参与气候谈判的主体较单一,谈判中的议题设置、议程控制、规则制定和解释力等比较有限;后京都气候谈判阶段,中国主动提出议题,通过多边合作、多角度传播中国的话语,话语权开始增强。其次,定量评价了中国林业话语权的水平,并测度了影响其提升的主要障碍性因素。本文从林业话语主体、林业话语生产、林业话语质量、林业话语传播四个维度对中国林业话语权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显示目前中国林业话语权总体上处于一般偏弱水平。为找到影响中国林业话语权诉求实现的障碍性因素,本文选取了九个障碍性因素,定量测度了各主要因素与中国林业话语权提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国际话语霸权环境、林业议题设置能力和林业话语质量是影响中国林业话语权提升的三个关键性因素。研究不仅从定量角度描述了中国林业话语权的水平,为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提供了依据,也进一步拓展了话语权乃至权力的定量研究思路。
  政策层面:在理论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林业话语权提升的主要政策建议。本文认为:林业话语主体的政治影响力是获得林业话语权的前提;在国际气候谈判视域下,林业话语权争夺的核心是经济领域的话语权;提高林业话语生产能力的关键在于增强林业话语主体的议题设置和议程控制能力;增强价值观念贡献力和构建林业对外传播机制是提高林业话语质量和话语传播能力的重要手段。基于此,结合实证分析结果,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增强林业话语主体的政治影响力、积极拓展林业经济领域话语权、增强林业议题设置及议程控制力提升林业话语生产能力、增强价值观念贡献力提升林业话语质量、构建林业对外传播机制改善林业话语传播能力等政策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