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急性脑梗死患者影像学分型与认知功能及事件相关电位P300关系的研究
【6h】

急性脑梗死患者影像学分型与认知功能及事件相关电位P300关系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郑重声明

引言

资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现状

中英文缩略词表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背景和目的:随着医学由单纯的生物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问题日益得到重视。急性脑梗死患者也同样会出现认知功能障碍,包括感知觉、言语、抽象思维及其记忆功能减退或部分消失,由于上述认知功能不同程度的受损,对语言的理解能力较病前下降,不能正常与外界交流,这往往和躯体症状相互作用,进一步降低了病人的生活质量。认知功能障碍不仅是影响患者社会适应能力的主要原因,也是影响脑血管病全面康复的重要因素,因此早期发现其认知功能的改变及其相关的影响因素并及时采取干预性措施就显得十分重要。 既往已有较多的学者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研究,认知功能与梗死的部位相关性已被广泛认可,而与梗死大小相关性尚有较多的争议,这可能与研究的方法及所选择对象不同有关。 关于脑梗死患者影像学分型与认知功能关系的研究,国内外尚无报道。该研究即通过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影像学分型,更为准确地评价梗死大小与认知功能及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关系。 资料与方法:对1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于发病后24~72小时内行颅脑MRI检查确定梗死部位、测量病灶大小并作出影像学分型,于发病1周内,在患者床前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法(mini-mentalstateexamination,MMSE)、龚氏修订的韦氏成人智力量表中国版(WAIS-RC)检测患者的认知功能,并同步进行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检测,判断患者认知功能的情况,对比分析应用MRI进行的影像学分型与认知功能及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关系。 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的MMSE、WAIS-RC量表评分和P300波幅明显低于对照组,P300潜伏时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延长;应用MMSE、WAIS-RC量表分别检测的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额叶、颞叶脑梗死患者的MMSE、WAIS-RC评分明显低于顶枕叶和基底节区梗死的患者,P300潜伏时明显长于顶枕叶和基底节区梗死的患者,但其P300波幅低于顶枕叶和基底节区梗死的患者;进一步分别对额、颞、顶枕、基底节区梗死作出大小分型,结果显示:(1)在额、颞叶区,中梗死的MMSE、WAIS-RC评分明显低于小梗死和腔隙性梗死,小梗死认知功能评分明显低于腔隙性梗死,中梗死和小梗死及腔隙性梗死之间量表评分比较,统计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2)在基底节区,尽管中梗死和小梗死、小梗死和腔隙性梗死之间量表评分对比,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中梗死和腔隙性梗死之间对比,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5);(3)顶枕叶,中梗死和小梗死及腔隙性梗死之间量表评分比较,统计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1)认知功能障碍是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常见并发症。 (2)事件相关电位P300与认知功能有明显的相关性,是客观反映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认知功能的客观指标。 (3)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认知功能的损伤程度与影像学分型有关,在额、颞叶区,梗死灶越大,患者的认知功能损伤越重;而在顶枕叶发生的梗死,患者的认知功能的受损程度与梗死大小无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