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EGFR、TGF-α和PCNA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6h】

EGFR、TGF-α和PCNA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前 言

材料与方法

结 果

讨 论

结 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及转化因子-α与肿瘤关系研究进展

缩略词表

附录:在校期间发表文章

致谢

展开▼

摘要

甲状腺癌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中甲状腺乳头状癌约占甲状腺癌的70%-80%,滤泡状癌约占10%-25%,其他类型不足10%。甲状腺乳头状癌虽手术治疗后五年生存率较高,预后较好,但其淋巴结转移能力极强,且易侵犯颈动脉鞘及喉返神经周围淋巴结,增加手术操作的难度,且甲状腺癌的发生率近年呈上升趋势,因此寻求有助于提示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程度及预后的生物学指标尤为重要。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家族及其相关配体是调节正常细胞生长的重要信号系统,此系统的紊乱可导致细胞的恶性转化。现已证明在一些恶性肿瘤中存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家族及其配体所形成的自/旁分泌环的异常,提示这一系统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家族包括c-erbB-1,c-erB-2,c-erB-3,c-erB-4四个成员,其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是由原癌基因c-erbB-1基因编码的单链跨膜糖蛋白,EGFR广泛分布于哺乳动物的上皮细胞,单一的疏水跨膜锚着序列将细胞外配体结合区同细胞内编码的酪氨酸蛋白激酶区分隔,酪氨酸蛋白激酶的活性对细胞的增殖分化起重要的作用。胞外配体结合区诱导两个分子的配体结合形成二聚体复合物,这个过程引起了下游酪氨酸蛋白激酶的活化,从而激活多种级联信号转导系统,使基因转录增加。 TGF-α属于表皮生长因子家族中的一个成员,在人类及多种哺乳动物均可合成,其通过自分泌、旁分泌或内分泌作用于局部或距离较远的组织和器官。TGF-α通过自分泌作用使细胞获得了生长的自我刺激功能,这种作用能部分解释肿瘤细胞失去控制而无限生长的现象,这种现象归结为内在性自分泌生长调控环(intracrine loop)的作用;旁分泌功能是指细胞可以分泌调节肽并作用于邻近细胞的生长调节形式,TGF-α诱导ca<'2+>释放及肿瘤组织的血管发生,旁分泌作用有利于形成较大的肿块和肿瘤发生转移;TGF-α也具有内分泌作用。TGF-α除能与EGFR结合触发细胞内信号转导外,还能刺激IL-6产生,促进细胞增殖,诱导成纤维细胞表达增殖细胞核抗原,促进DNA的合成,使细胞增殖。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o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是DNA多聚酶的辅助蛋白,存在于细胞核中,是一种仅在增殖细胞中合成和表达的36KD多肽,在DNA的合成中起重要作用。肿瘤细胞增殖活跃,DNA复制加速,PCNA表达明显增强,其在细胞核内阳性表达高低与细胞增殖活性密切相关,因此PCNA是一能较客观反映细胞增殖活性的内源性标志物。PCNA在增殖细胞中的含量变化有明显的周期性,在G0-G1期基本无表达,G1晚期开始大幅度增加至S中期达到顶峰,G2、M期迅速下降,M期及静止期到最低水平。 本文检测EGFR、TGF-α和PCNA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探讨EGFR、FGF-α和PCNA与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发展、转移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 材料与方法 收集郑州大学2005-2006年临床资料完整的存档蜡块82例,全部标本均经病理证实,所有病例术前均未进行放疗、化疗及内分泌治疗。其中甲状腺癌47例(男10例,女37例),年龄13-72岁,平均年龄41.68±14.57岁,其中甲状腺乳头状癌伴淋巴结转移2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不伴淋巴结转移23例。甲状腺腺瘤20例(男6例,女14例),另取腺瘤旁正常甲状腺组织标本15例为正常对照。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依据国际抗癌协会联盟(UICC)的TNM分期,,分为Ⅰ期29例,Ⅱ期12例,Ⅲ期5例,Ⅳ期1例。通过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检测所有标本中EGFR、TGF-α和PCNA的表达。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l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一、EGFR、TGF-α和PCNA在不同组织学类型中的表达EGFR染色位于细胞膜和细胞浆中,阳性表达物质呈棕黄色。在PTC中EGFR的阳性率59.57%,显著高于甲状腺腺瘤25.00%和腺瘤旁正常组织6.67%(P<0.05)。 TGF-α染色位于细胞浆中,阳性表达物质呈棕黄色。在PTC中TGF-α的阳性率55.32%显著高于甲状腺腺瘤20.00%和腺瘤旁正常组织13.33%(P<0.05)。PCNA染色位于细胞核中,阳性表达物质呈淡黄色或棕黄色。在PTC中PCNA的阳性率74.47%,显著高于甲状腺腺瘤45.00%和腺瘤旁正常组织13.33%(P<0.05)。 二、PTC中EGFR、TGF-α和PCNA与临床资料及病理特征的关系EGFR的异常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年龄、性别、病理分期无关(P>0.05),与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TGF-α的异常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年龄、性别、浸润程度、病理分期无关(P>0.05),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PCNA的异常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年龄、性别、浸润程度、病理分期无关(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的PCNA的异常表达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 三、EGFR、TGF-α和PCNA三者之间的关系甲状腺乳头状癌中EGFR与TGF-α的同时表达阳性者伴淋巴结转移的阳性率84.21%,非同时表达阳性或共同阴性表达28例,有8例有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28.57%,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甲状腺乳头状癌中EGFR与PCNA表达的相关性:47例甲状腺癌中28例EGFR阳性者出现27例PCNA阳性表达,EGFR和PCNA的表达明显呈正相关(P<0.05)。甲状腺乳头状癌中TGF-α与PCNA表达的相关性:47例甲状腺癌中26例TGF-α阳性者出现24例PCNA阳性表达,TGF-α和PCNA的表达明显呈正相关(P<0.05)。 结论 通过对82例不同病理类型的甲状腺组织中EGFR、TGF-α和PCNA表达以及三者之间表达的相互关系的研究发现: 1.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EGFR、TGF-α和PCNA表达升高,提示EGFR、TGF-α和PCNA的异常表达可能参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 2.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EGFR和TGF-α的同时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提示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表面可能存在有EGFR和TGF-α的自分泌环。 3.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EGFR、TGF-α和PCNA表达均升高,呈正相关,提示三者对甲状腺癌的发生可能起协同作用,可能通过对细胞增生水平的调节促进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 4.对甲状腺结节的穿刺取样进行EGFR、TGF-α和PCNA蛋白联合检测,可能为甲状腺癌早期诊断提供了理论基础。EGFR和TGF-α的联用,可能作为淋巴结转移的评价指标。 5.以EGFR为受体的异常激活可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针对EGFR为靶点的抑制剂能阻断EGFR的功能,可能成为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有效手段。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