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理想人格及其养成研究
【6h】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理想人格及其养成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

1.4 创新之处

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理想人格的基本内涵

2.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理想人格的含义

2.1.1 理想人格

2.1.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理想人格

2.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理想人格的特征

2.2.1 政治性

2.2.2 道德性

2.2.3 实践性

2.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理想人格的功能

2.3.1 教育功能

2.3.2 说服功能

2.3.3 示范功能

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理想人格及其养成的依据

3.1 理论依据

3.1.1 马克思主义理想人格理论

3.1.2 中国传统理想人格理论

3.2 现实依据

3.2.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理想人格养成的优势

3.2.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人格发展面临的挑战

3.2.3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人格发展存在的不足

4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具备的理想人格

4.1 优良的政治品格

4.1.1 坚定的政治立场

4.1.2 敏锐的政治觉悟

4.1.3“以学生为本”的价值观

4.2 睿智的思想素质

4.2.1 智慧的头脑

4.2.2 与时俱进的新观念

4.3 广博的文化素养

4.3.1 扎实的马克思主义及相关学科理论

4.3.2 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技能

4.4 高尚的道德情操

4.4.1 理解学生、热爱学生

4.4.2 知行统一、以身示范

4.5 执着的敬业精神

4.5.1 坚定的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信念

4.5.2 克服“功利主义人生观”

4.6 健康的心理素质

5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理想人格养成的基本对策

5.1 教师理想人格的养成关键是从自身做起

5.1.1 加强认知,形成科学“三观”

5.1.2 明确责任,培育教师爱心

5.1.3 学习知识,完善知识储备

5.1.4 点滴实践,修炼高尚德行

5.1.5 坚持原则,锻炼自控能力

5.1.6 持之以恒,培养拼搏精神

5.2 教师理想人格的养成需要学校的高度重视和支持

5.2.1 择优汰劣,为教师理想人格的养成肃清障碍

5.2.2 优化环境,为教师理想人格的养成营造氛围

5.3 教师理想人格的养成离不开党和国家积极有效的领导

5.3.1 加强领导,完善相关政策

5.3.2 树立典型,强化榜样教育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后记

展开▼

摘要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理想人格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影响力,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对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自觉养成与其本职工作相适应的理想人格,发挥其人格力量的重要作用。这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发展的要求。
   当今,八零后九零后大学生思想多元化的特点以及高等学校推进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改”,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同时,由于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中也开始出现一些与其本职工作不相适应的人格形象,部分教师人生观、价值观发生偏离,工作上缺少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等,这些都决定了探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理想人格及其养成问题的现实性和紧迫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具有不同于其他职业群体的“格”,是特指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影响的自身心理与生理特性的总和,带有很强政治性、道德性和实践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理想人格是一种全面发展和自我完善的人格,是马克思所讲的共产主义理想人格,具有强烈的教育、说服和示范功能。良好的政治品格、睿智的思想素质、广博的文化素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执着的敬业精神等是构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理想人格不可缺少的因素,也是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人格力量发挥的重要因素。
   教师理想人格的养成关键是从自身做起,加强认知,形成科学“三观”;明确责任,自觉培育教师爱心;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及相关理论,完善知识储备;点滴做起,在实践中逐步形成应有理想人格。同时,教师理想人格的养成也离不开学校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及党和国家积极有效的领导。学校要注意完善选拔和激励机制,优化校园各方面环境,为教师理想人格的养成扫除障碍和创造积极氛围。党和国家要完善相关政策,多发现和树立先进典型,强化榜样教育。在教师理想人格逐渐形成的过程中,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良好实效。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