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公民文化基本内涵研究
【6h】

公民文化基本内涵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综述

1.4 研究思路和创新

2 公民文化的界定

2.1“公民文化”概念简述

2.1.1 阿尔蒙德“公民文化”概念

2.1.2 国内两种“公民文化”定义

2.2 定义公民文化

2.2.1 理论依据

2.2.2 提出公民文化概念

2.3 公民文化的涵义

2.3.1.公民文化是一种自由自觉的主体文化

2.3.2 公民文化是一种延续历史的现代文化

2.3.3 公民文化是一种动态开放的公共文化

2.3.4.公民文化是一种价值通约的多元文化

2.4 公民文化的特点

2.4.1.功利性

2.4.2.整体性

2.4.3.适然性

3 公民文化的主要内容

3.1 独立人格是公民文化的根基

3.2 平等、信任和宽容是基本交往模式

3.3 权责是公民文化的核心价值

3.4 参与是公民文化的行为方式

3.5 民族精神体现公民文化的继承性

4 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4.1 公民文化与传统文化

4.2 公民文化与大众文化

4.3 公民文化与主流文化

4.4 公民文化、臣民文化与市民文化

5 我国公民文化初探

5.1 我国公民文化形成的条件

5.2 我国公民文化发展的现状

5.3 我国公民文化发展的影响因素

5.4 培育我国公民文化

结 语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展开▼

摘要

公民文化是基于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之上,与全球化相适应的现代文化。改革开放加快了我国的现代化进程,改变了我国政治经济发展面貌,社会关系发生深刻变革,公民意识不断增强,公民文化已经出现了产生的初步条件和萌芽形态。面对新现象和新问题,传统理论的知识和思维模式遭受越来越大的挑战,转型中的中国社会急需理论和学术范式上的创新。公民文化研究作为一个新的学术增长点,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而深入探讨其基本内涵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基础工作。
   本文分四部分探讨公民文化的基本内涵及应用。第一部分界定“公民文化”。在评析国内外“公民文化”定义的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人学和文化价值论为依托,提出公民文化就是现代民族国家中,有关公民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的价值体系。第二部分主要阐述公民文化的基本内容,重点阐释公民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关系,用公民学说赋予民族精神以当代价值。第三部分辨析公民文化与传统文化、大众文化、主流文化、市民文化和臣民文化等几组概念的区别与联系,旨在明晰公民文化指涉、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第四部分则运用公民文化基础理论,解读我国公民文化的形成条件、发展现状和影响因素等。
   本文采用历史唯物主义研究方法,在继承借鉴原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紧扣文化本质和公民理论,通过文本解读和阐释,探寻公民文化的基本内涵,不仅有利于丰富和发展公民学科的理论体系,而且为中国文化转型模式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