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酸性肽、大豆黄酮和C肽对肿瘤细胞及肿瘤干细胞生长的影响
【6h】

酸性肽、大豆黄酮和C肽对肿瘤细胞及肿瘤干细胞生长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1 前言

2 实验材料

2.1 癌细胞株

2.2 主要试剂

2.3 器材

2.4 实验仪器

2.5 主要试剂配制

3 实验方法

3.1 癌细胞的培养

3.2 实验分组及药物处理

3.3 MTT法测定肿瘤细胞增殖率

3.4 细胞流式仪测定肿瘤干细胞增殖率

3.5 数据分析及统计方法

4 实验结果

4.1 MTT法结果

4.1.1 不同浓度的环磷酰胺、酸性肽、大豆黄酮和C肽对肝癌SMMC7721细胞处理24h、48h和72h增殖影响的结果

4.1.2 不同浓度的环磷酰胺、酸性肽、大豆黄酮和C肽对胃癌BGC823细胞处理24h、48h和72h增殖影响的结果

4.1.3 不同浓度的环磷酰胺、酸性肽、大豆黄酮和C肽对乳腺癌MCF7细胞处理24h、48h和72h增殖影响的结果

4.2 细胞流式法结果

4.2.1 肝癌SMMC7721细胞流式法结果

5 讨论

6 结论

7 参考文献

肿瘤干细胞及其表面分子标记物CD133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主要缩略词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背景和目的:
   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s,CSCs)是指在肿瘤组织内存在一类数量极少但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及产生异质性的细胞群体,并且这类细胞对现有的化疗药物不敏感。肿瘤干细胞具有干细胞的类似特性,这就决定着肿瘤的增殖和肿瘤患者术后复发。
   大量研究已证实CD133已经作为肿瘤干细胞表面的分子标记物,并且普遍存在于多种肿瘤细胞系,CD133+肿瘤细胞与肿瘤的发生、侵袭、转移、耐药及复发有着密切的关系。尽管CD133的生物学功能尚未完全清楚,但现阶段已经成为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分选肿瘤干细胞的标志物。
   酸性肽(acidic peptide,AP)是本实验室从动物大脑中分离出的一个小分子神经肽。研究表明,酸性肽可抑制神经元凋亡,并对阿尔茨海默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大豆黄酮(soybean flavone)是本实验室从大豆中提取获得的具有荧光性的一种类黄酮化合物。已有研究显示,大豆黄酮可以提高抗氧化酶的活性,具有清楚自由基的功能,并且能够抑制肿瘤生长。
   C肽是本实验室从动物体中分离的另一种肽类化合物。
   本实验初步研究了酸性肽,大豆黄酮和C肽对肿瘤细胞生长的影响作用,以及对肿瘤干细胞生长的影响作用。
   材料与方法:
   1.将环磷酰胺、酸性肽、大豆黄酮和C肽配制成1mg/ml的溶液,4℃保存。
   2.取对数生长期的肝癌SMMC7721、胃癌BGC823和乳腺癌MCF7细胞,加入上述药物到细胞中,达到100μg/ml,200μg/ml,300μg/ml,400μg/ml,500μg/ml浓度,在24小时、48小时、72小时之后用MTT方法进行细胞计数。所得数据用SPSS11.5软件进行分析,并绘制生长曲线。
   3.依据生长曲线挑选出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药物浓度,对三种细胞在药物中继续培养24小时、48小时、72小时之后,收集细胞。用细胞与CD133蛋白荧光素一抗标记混合,37℃孵育反应20分钟,在525nm波长下进行细胞流式仪检测,并用Cellquest软件处理。所得数据用SPSS11.5软件进行分析,以a=0.05作为有显著性水准。
   结果:
   1.酸性肽、大豆黄酮和C肽对于三种肿瘤细胞在不同的给药时间内均有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并且抑制强度随浓度的增大而增强;但抑制强度与作用时间无线性关系。
   2.肝癌SMMC7721正常对照组中存在少量CD133细胞。环磷酰胺、酸性肽、大豆黄酮和C肽处理24h后CD133细胞数目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性,且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是,在酸性肽、大豆黄酮和C肽处理的肝癌SMMC7721细胞中的CD133细胞数与环磷酰胺处理组无显著差异,表明酸性肽、大豆黄酮和C肽与环磷酰胺存在相同的抑制CD133细胞的效果。给药处理48h和72h后,肝癌SMMC7721细胞中均检测不到CD133细胞。
   结论:
   1.酸性肽、大豆黄酮和C肽均有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且与浓度呈线性关系。
   2.酸性肽、大豆黄酮和C肽抑制带有CD133标志物的肿瘤干细胞的生长。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