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的动态优化研究
【6h】

我国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的动态优化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在这种大环境大背景下,作为一个新的学位应运而生。其是研究生高等学位教育类型的新发展,扭转了我国体育学研究生学位教育在培养单一学术型人才的局面,与全日制体育学术型学位共同构成了同一层次、功能互补的体育学学位教育,站在世界发展的最前列。自2009年教育部下发文件实施全日制专业学位以来,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经过两年的探索发展,已初见雏形,同时也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作为新生事物,关乎着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效益的培养方案等相关要素在培养过程中存在有许多不完善之处,与世界发达国家的研究生教育水平相比,有一定的差距。因此,适时探索出一套适合我国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科学、健康发展的培养方案是我们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以我国21份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方案的相关组成要素为研究视角,以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为导向,立足各培养单位培养方案的现状,结合其学位特色,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其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21份培养方案均是在国家教育部下发的“指导性培养方案”基础上制定的,部分培养方案大同小异,存在一定的问题,缺乏差异性、针对性、创新性,需要进一步的改进和优化;(2)培养目标过于单一、照搬,职业性、实践应用性的特征在培养目标中体现的不充分,滞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人才的需求;(3)学习年限的时间安排并没有在培养方案中进行实质性、系统性的规定,缺乏规范性,需要在发展中进行实践探讨与完善;(4)专业研究方向的设置总体上数量适宜,相对科学与稳定,基本符合社会、人才的发展需求。对于具体的专业研究方向的细化程度与具体要求缺乏一定的差异性、创新性以及规范性;(5)培养方式与方法过于单一、传统,与学术型学位的研究生区别度不大,对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仍然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需要进一步的完善与充实;(6)课程设置相对完善,实行学分制的管理。但课程内容的设置仍存在重复性过大、传统性太强、理论性课程安排过多、实用性不够、缺乏针对性与专业性等现实问题;(7)各培养单位对教学实践环节均设置了一定比例的学分,体现了一定的重视度,能较好的体现其实践性和职业性特征。但各培养单位之间仍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部分院校的教学实践环节有流于形式;(8)各培养单位对学位论文工作的各环节做了较为详尽的要求与规定,但基本趋同,差异性不大。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建议:(1)转变思想认识为前提;(2)规范培养方案,加强交流;(3)紧跟时代需求,职业导向培养目标的明确定位;(4)科学、合理的实行弹性学制;(5)科学设置、及时更新专业研究方向:(6)建立健全双导师制,实现培养方式方法多元化:(7)体现基础性、专业性、实践性和先进性的课程设置;(8)积极开拓校外教学实践基地,为学生就业提供机会与便利;(9)学位论文突出实践现实问题,避免过度重视学术化。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