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不同径路治疗真菌球型上颌窦炎临床观察
【6h】

不同径路治疗真菌球型上颌窦炎临床观察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和背景:
   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noninvasive fungal rhinosinusitis,NIFRS)属于非特异性真菌感染,多为单窦发病,易侵犯上颌窦,最常见类型为真菌球型上颌窦炎。NIFRS发病原因分为:①抗生素、免疫抑制剂、抗肿瘤药物,放疗等的广泛应用;②鼻腔解剖结构变异及窦口鼻道复合体的阻塞,如:鼻中隔偏曲、泡状中甲、潴留囊肿、鼻腔狭窄、上颌窦窦口息肉等;③慢性消耗性疾病和自身免疫缺陷性疾病,如:血管炎、糖尿病等;④免疫缺陷性疾病,如:感染艾滋病等;⑤环境因素。真菌球型上颌窦炎的特征为:(1)鼻内镜下查病窦腔见淡绿色或暗褐色干酪样物;(2)鼻窦CT示上颌窦内高密度软组织影似毛玻璃状,其中散在高密度钙化斑影;(3)组织病理学检查及真菌检测为干酪样或泥土样物内见大量真菌菌丝聚集缠绕成团,主要是曲霉菌和烟曲菌,但真菌未侵犯病窦黏膜。真菌球型上颌窦炎的治疗原则是彻底清除窦腔内真菌团块,解除窦口鼻道复合体处的解剖结构异常和阻塞,提高窦口通气引流,消除真菌赖以生存的低氧低酸厌氧性环境。术后定期鼻窦冲洗及内镜检查。手术术式包括鼻内镜下单径路术和联合径路术,鼻内镜下单径路手术包括:中鼻道开窗,下鼻道开窗,纱条辅助下的中鼻道开窗等。联合径路术包括:内镜下中鼻道开窗术联合尖牙窝小视窗径路,内镜下中鼻道开窗联合下鼻道开窗径路等。
   本文通过对鼻内镜下中鼻道开窗术和内镜下中鼻道开窗联合尖牙窝小视窗双径路术术后疗效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真菌球型上颌窦炎手术方式的选择。
   方法:
   1.临床资料:搜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2008年1月~2010年8月中50例确诊为真菌球型上颌窦炎的患者资料,随访时间为1-2年,平均1.5年。所有患者病例随访资料完整。
   2.手术方式及疗效评定:50例患者中25例采用内镜下中鼻道开窗联合尖牙窝小视窗双径路术(治疗组),另25例采用单纯鼻内镜下中鼻道开窗术(对照组)。术后平均随访1.5年,定期鼻内镜检查及鼻窦冲洗。疗效评定标准按照1997年海口标准执行。
   3.病原学检测:50例患者术后均行上颌窦窦腔分泌物的真菌检测,将真菌进行分类。病窦内容物及黏膜行HE染色检测。
   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结果:
   真菌及HE染色检测:鼻腔鼻窦分泌物真菌检测率为78%,其中曲霉菌28例(56%),毛霉菌3例(6%),青霉菌1例(2%),其他霉菌7例(14%)。HE染色结果:鼻窦粘膜炎性水肿,黏膜及分泌物中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未见真菌侵犯黏膜。干酪样物中可见大量真菌菌丝聚集并缠绕成团。
   术后疾病转归:治疗组治愈22例(88%),好转2例(8%),无效复发1例(4%),有效率96%;对照组治愈16例(64%),好转3例(12%),无效复发6例(24%),有效率76%。两组进行统计学分析,X2=4.268,p<0.05,差异有统计意义。
   结论:
   1、真菌球型上颌窦炎最常见致病菌为曲霉菌,且真菌球仅存在于病窦窦腔内,病窦黏膜未见真菌侵犯。
   2、真菌球型上颌窦炎患者治疗原则足手术彻底清除霉菌团块。对于经鼻内扩大自然口困难者可加用唇龈沟小切口、尖牙窝小开窗以利彻底检查和清除病变,这样不会给患者带来面部麻木等痛苦。单径路鼻内镜手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只要彻底清除窦口复合体区病变,足够扩大骨性上颌窦自然口,术中彻底去除病变,冲洗术腔,同样可达到治愈目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