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双音节次高级绝对程度副词语法化的认知分析——以“相当”“非常”“十分”为例
【6h】

双音节次高级绝对程度副词语法化的认知分析——以“相当”“非常”“十分”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绪论

1.1 引言

1.2 程度副词研究回顾

1.2.1 程度副词的范围研究

1.2.2 程度副词的分类研究

1.2.3 程度副词的句法功能研究

1.3 本文研究对象的界定

1.3.1 绝对程度副词与相对程度副词

1.3.2 程度副词的量级划分

1.3.3 程度副词的外在形式

1.3.4 典型成员的选取及非典型成员的排除

1.4 语料来源

2 “相当’’“非常”“十分’’的词性、语义演变及语法化过程考察

2.1 语法化

2.1.1 国内外的语法化研究

2.1.2 程度副词的语法化研究

2.2 “相当”的词性、语义演变及语法化过程考察

2.2.1 “相当”的词性及意义

2.2.2 “相当”的历时考察

2.2.3 “相当”的语法化路径分析

2.3 “非常”的词性、语义演变及语法化过程考察

2.3.1 “非常”的词性及意义

2.3.2 “非常”的历时考察

2.3.3 “非常”的语法化路径分析

2.4 “十分”的词性、语义演变及语法化过程考察

2.4.1 “十分”的词性及意义

2.4.2 “十分”的历时考察

2.4.3 “十分”的语法化路径分析

3 “相当”“非常”“十分”语法化的共性与动因

3.1 双音节次高级绝对程度副词语法化过程的相同点

3.1.1 语法化方式相同

3.1.2 表现出遗存性

3.1.3 出现特殊用法

3.1.4 程度的高化

3.2 双音节次高级绝对程度副词语法化的动因

3.2.1 语义变化

3.2.2 结构形式变化

3.2.3 语用因素

3.2.4 语音因素

3.2.5 认知心理

3.2.6 小结

3.3 对双音节次高级绝对程度副词语法化规律的总结

4 双音节次高级绝对程度副词语法化的认知分析

4.1 范畴理论

4.2 程度范畴、比较范畴、范围范畴和量范畴

4.2.1 量范畴

4.2.2 程度范畴

4.2.3 比较范畴

4.2.4 范围范畴

4.3 认知隐喻

4.4 双音节次高级绝对程度副词语法化反映的范畴关系

5 结语

5.1 本文的主要工作

5.2 本文的基本观点

5.3 本文的不足及今后的任务

参考文献

后记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程度副词是使用频率相当高的一类词,前辈学者已经从多个角度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多显著成果,但是对于程度副词中小类的研究则较为鲜见。本文选择程度副词中具有特点的一个小类——双音节次高级程度副词为研究对象,结合语法化和认知理论,在前人已有的研究基础上对程度副词做了进一步的探索。
   论文立足于对历时语料的考察,在语法化理论指导下,对双音节次高级程度副词的代表“相当”、“非常”、“十分”的语法化过程进行描写和分析。通过对比寻找三者语法化过程中的共同特点,并解释对其共性的成因作出解释,最后从认知视角出发揭示了语法化现象产生的必然性。
   本文首先在对前人研究成果回顾的基础上,对研究对象双音节次高级绝对程度副词进行了定性,说明了研究对象的独特性。
   然后结合大量历时的真实语料,对“相当”、“非常”、“十分”的词性、语义演变及语法化过程进行考察,并对三者语法化的路径分别进行了归纳。
   之后通过对“相当”、“非常”、“十分”语法化路径的对比分析,归纳出三者语法化的共性特点,并结合语法化理论,对其中的动因进行了探究。
   最后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出发,对双音节次高级绝对程度副词语法化的机制进行分析,梳理了程度范畴、比较范畴、范围范畴及量范畴之间的层次关系,实现了对汉语量范畴,尤其是与虚词相关的量范畴的重新认识。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