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关系研究
【6h】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关系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表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关系的研究进展

个人简历及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研究背景: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过去又称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purpura)或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是小儿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之一。临床上根据病程长短将其分为3型:①新诊断的ITP(newly diagnosedITP):确诊后3个月内;②持续性ITP(persistent ITP):确诊后3~12月内;③慢性ITP(chronic ITP):确诊后12个月以上。约80%~90%的患儿于发病后1~6个月内痊愈,10%~20%的患儿呈慢性病程。ITP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但大量研究表明,ITP患者不仅存在体液免疫异常,也存在细胞免疫异常,ITP的发生发展与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因子表达和功能改变密切相关。
  近年来研究证实,幽门螺杆菌感染(Helicobactorpylori,Hp)与成人ITP关系密切,并建议对ITP成人患者进行Hp筛查,阳性者予根除治疗。但儿童方面的研究结果尚存在分歧。Hp感染是否参与了儿童ITP的发病,Hp阳性患儿是否需要接受根除治疗,这些问题在Hp感染率较高的发展中国家显的尤为突出。为解决以上问题,本文从ITP儿童Hp感染状况及相关危险因素、外周血T细胞亚群三个角度进行分析,具体报告如下:
  研究目的:
  1.比较ITP患儿与正常儿童的Hp感染率有无差异;
  2.探讨ITP儿童Hp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
  3.比较Hp阳性与阴性ITP患儿的外周血T细胞亚群有无差异。
  研究对象:
  以2011年9月至2012年3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和郑州市儿童医院儿科住院及门诊确诊的ITP儿童154例为研究对象,诊断均符合2011年美国血液学会制定的ITP诊疗指南。以年龄、性别为匹配因素按群体匹配原则随机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体检儿童154例为正常对照。所有受试儿童一月内均未使用过抗生素、铋制剂、质子泵抑制剂等Hp敏感药物。本试验经患儿家属同意并签署由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或郑州市儿童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的知情同意书。
  研究方法:
  1.采用13C呼气试验(13C-Urea Breath Test,13C-UBT)检测ITP患儿和正常儿童的Hp感染情况。
  2.设计统一格式的调查问卷表,对ITP患儿进行Hp感染流行病学调查。收集以下7项内容:(1)性别;(2)年龄;(3)居住地;(4)父母胃病史;(5)父亲受教育水平;(6)母亲受教育水平;(7)家庭人口数。
  3.利用流式细胞仪Hp阳性与阴性ITP儿童及正常儿童的外周血CD3+、CD8+、CD4+T细胞百分比,以及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
  4.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检验水准。
  结果:
  1.Hp感染率新诊断的ITP患儿Hp感染率为30.4%(17/56),持续性为37.3%(16/43),慢性为41.9%(23/55),正常对照组为33.8%(52/154),四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848,P=0.605)。
  2.ITP患儿Hp感染相关因素x2分析年龄、父母胃病史和家庭人口数与Hp感染之间存在统计学联系(P<0.05);未发现性别、居住地、父亲受教育水平和母亲受教育水平与Hp感染有关(P>0.05)。
  3.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引入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以Hp感染为因变量,以年龄(X1),父母胃病史(X2)和家庭人口数(X3)为协变量,其中年龄设置为哑变量,以3~36个月作参照类,进行二分类多自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方程:In(P/(1-P))=-2.314+0.505X1(1)+0.936X1(2)+1.782X1(3)+1.138X2+0.971X3。采用Hosmer-Lemeshow检验对回归模型的拟合优度进行检验:x2=6.342,P=0.609,模型拟合较好
  4.淋巴细胞亚群与正常对照相比,Hp阳性与阴性ITP患儿CD3+、CD4+T细胞及CD4/CD8比值下降,CD8+T细胞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阳性与阴性ITP患儿的T细胞亚群变化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进一步比较Hp阳性和阴性新诊断ITP组、Hp阳性和阴性持续性ITP组以及Hp阳性和阴性慢性ITP组的外周血T细胞亚群变化,均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
  1.新诊断的、持续性及慢性ITP和正常儿童的Hp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
  2.年龄大、父母有胃病史、家庭人口>5是ITP患儿Hp感染的危险因素,与正常儿童的流行病学特征相似。
  3.ITP患儿存在外周血T细胞亚群分布异常,但Hp阳性与阴性ITP患儿的T细胞亚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不支持Hp感染是参与儿童ITP免疫紊乱的原因之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