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和MAP1LC3在外耳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6h】

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和MAP1LC3在外耳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英文缩写词索引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结果

1 Beclin1的蛋白表达

2 MAP1LC3的蛋白表达

3 Beclin1和MAP1LC3在外耳鳞状细胞癌中蛋白表达的相关性

讨论

1 自噬基因Beclin1和MAP1LC3与肿瘤的关系

2 Beclin1和MAP1LC3的蛋白表达与外耳鳞癌临床参数的关系

3 Beclin1和MAP1LC3在外耳鳞癌中蛋白表达水平的相关性

4 问题与展望

附图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自噬及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和MAP1LC3在耳鼻喉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个人简历及在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自噬(autophagy),即Ⅱ型程序性细胞死亡,是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中的一种基本生命现象,是以胞内出现双层膜结构包裹长寿命蛋白质和细胞器所形成的自噬体为特征,依赖于溶酶体来实现细胞内生物大分子和细胞器降解的一系列生化过程。作为细胞内的“清道夫”,自噬可自然清除细胞内代谢废物、更新细胞结构,维持细胞内蛋白质代谢平衡及细胞内环境的稳定[1]。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肿瘤的发生、发展与细胞凋亡受到抑制而无限增殖有关。自噬作为Ⅱ型程序性细胞死亡,与凋亡关系密切,自噬调控的异常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目前已发现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与自噬活性的改变密切相关[2]。自噬是由多种基因参与调控的过程,某些基因的异常调控可使自噬活性发生改变。Beclin1基因是与Bcl-2相互作用的自噬相关基因,在细胞内发挥启动自噬的作用,而MAP1LC3基因作为自噬体的标记蛋白,二者的蛋白表达量可直接反映胞内自噬活性强度,具有自噬特异性,是目前自噬研究的热点基因。二者均是作为自噬相关基因参与自噬活性的调节,从而对肿瘤的发生发展起重要调节作用。研究自噬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调控机制将为肿瘤的治疗提供新策略。外耳鳞状细胞癌是耳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有关自噬及自噬基因Beclin1和MAP1LC3在外耳鳞癌中的蛋白表达及临床意义,目前国内外尚未见报道。
  目的:
  检测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及MAP1LC3在外耳鳞癌、外耳道乳头状瘤、正常耳部皮肤中的蛋白表达,分析两基因的蛋白表达与外耳鳞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探讨Beclin1和MAP1LC3在外耳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通过自噬诱导鳞癌细胞发生主动性死亡来实现外耳鳞癌靶向治疗提供理论根据,并进一步分析两者在外耳鳞癌中的表达的相关性。
  方法:
  材料分三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自噬基因Beclin1及MAP1LC3在42例外耳鳞癌组织、38例外耳道乳头状瘤组织,40例外耳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情况。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分析,两基因在鳞癌、乳头状瘤、正常皮肤组织这三种组织中的表达强度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后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两基因在不同发生部位、T分期、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中的蛋白表达均采用x2检验,两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研究采用Spearman秩相关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外耳鳞癌组、外耳道乳头状瘤组、正常耳部皮肤组中Beclin1的平均积分光密度值(IOD)分别是65.824±4.999,121.167±13.169,125.145±22.025。三者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耳鳞癌组、外耳道乳头状瘤组、正常外耳皮肤组中MAP1LC3的平均IOD值分别是68.954±3.443,123.671±6.808,125.794±13.005。三者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eclin1、MAP1LC3在外耳鳞癌组的表达显著均低于外耳道乳头状瘤组、正常耳部皮肤组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eclin1、MAP1LC3在外耳道乳头状瘤组和正常耳部皮肤组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Beclin1在耳廓鳞癌组和外耳道鳞癌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5.00%、22.22%,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AP1LC3在耳廓鳞癌组和外耳道鳞癌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9.17%、16.67%,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Beclin1在T1-2、T3-4外耳鳞癌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5.71%、28.57%,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AP1LC3在T1-2、T3-4外耳鳞癌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2.86%、14.29%,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4.Beclin1在有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外耳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1.11%、41.6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P1LC3在有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外耳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56%、37.5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5.Beclin1在早期、晚期外耳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43%、15.79%,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AP1LC3在早期、晚期外耳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7.39%、21.0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6.Beclin1和MAP1LC3在外耳鳞癌中的表达无相关性(P>0.05)。
  结论:
  1.Beclin1和MAP1LC3在外耳鳞癌中低表达,伴淋巴结转移时表达下调。自噬在外耳鳞癌的发生发展及淋巴结转移过程中发挥一定的抑制作用。
  2.外耳鳞癌中Beclin1和MAP1LC3的蛋白表达与鳞癌发病部位、T分级、临床分期无关,但与淋巴结转移相关。两自噬标志物的检测有助于外耳鳞癌疗效观察、预后判断和复发监测。
  3.外耳鳞癌中Beclin1与MAP1LC3的表达无相关性。
  4.通过自噬诱导鳞癌细胞发生主动性死亡可成为外耳鳞癌靶向治疗新策略。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