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血清hs-CRP水平与冠脉慢性闭塞患者冠脉侧支循环相关性
【6h】

血清hs-CRP水平与冠脉慢性闭塞患者冠脉侧支循环相关性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主要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与诊断标准

1.1.1 研究对象

1.1.2 入选标准

1.1.3 高血压标准

1.1.4 糖尿病标准

1.1.5 左室射血分数(LVEF)测定

1.1.6 其他指标诊断标准:

1.2 研究方法

1.2.1 一般临床资料收集

1.2.2 HS-CRP的测定

1.2.3 其他血液生化指标

1.2.4 冠脉造影术和侧枝评分

1.2.5 侧枝评分方法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基本资料

2.2 影响冠状动脉侧支生成的单因素分析

2.3 血清Hs-CRP浓度与冠脉侧支分级相关性

2.4 冠状动脉侧支生成的影响因素分析

2.5 hs-CR与CCC生成不良的关系

3 讨论

3.1 CCC及影响CCC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机制

3.2 hs-CRP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

3.3 hs-CRP影响冠脉侧枝循环生成的可能机制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研究新进展

个人简历及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背景与目的:
  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 CTO)是指冠状动脉在粥样硬化病变基础上由于血栓形成、反复机化导致冠状动脉血管腔完全阻塞,且闭塞的病程超过3个月[1]。据报道称CTO约占冠状动脉造影(CAG)确诊冠心病患者的20%-40%;由于CTO病理及解剖特点的特殊性,与非CTO病变相比,其手术成功率低,且并发症发生率高,被称为是介入手术的治疗的“最后一块阵地”[2]。
  冠状动脉侧支循环(coronary collateral circulation,CCC)是心脏先天存在着直径为20μm~350μm的潜在血流通道,通常处于非开放状态,当冠状动脉发生显著狭窄或闭塞时,这些血管开放、增生,逐渐发展成为有功能意义的CCC[3]。良好侧支循环的形成可以代偿性的为阻塞血管远端提供血液供应,有利于保护顿抑和休眠心肌,改善左室功能,抑制室壁瘤形成,甚至提高生存率[4]。Meier等[5]荟萃分析研究表明:侧支循环良好的冠状动脉慢性闭塞( coronary collateral circulation,CTO)患者死亡风险比侧支循环不良患者降低约36%。
  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作为炎症标志物之一,具有独特的稳定性,而且昼夜变化差异小,检测方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健康人群及冠心病患者的心血管病事件[6]。有研究显示hs-CRP水平与冠心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相关[7],且基线水平的hs-CRP作为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子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8]。但目前关于hs-CRP与CTO患者冠脉侧支循环的研究开展较少。本研究对 CTO患者冠状动脉侧支循环进行分级,探讨CTO患者hs-CRP水平与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方法:
  入选至少有一支主要冠脉完全闭塞的患者138例,根据Rentrop评分系统对患者冠状动脉侧支情况进行评分,分为侧支生成不良组(Rentrop评分0和1, n=66)和侧支生成良好组(Rentrop评分2和3,n=72),通过免疫比浊法测定其血清hs-CRP浓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用频数(构成比)表示,两组资料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相关分析检验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指标的独立影响因素。采用 ROC曲线分析评价指标的诊断价值。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与侧支循环形成良好组相比,侧支循环形成不良组血清 hs-CRP浓度(5.58±3.14mg/dl vs.3.29±2.08mg/dl)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hs-CRP(OR=1.326,P=0.004)是影响冠状动脉侧支生成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3.根据ROC曲线获得hs-CRP预测侧支生成不良的曲线下面积为0.708(P<0.001),灵敏度为72.23%和特异性为65.28%。
  结论:
  hs-CRP水平升高与冠脉侧支循环生成不良密切相关,且是预测CTO患者冠状动脉侧支生成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