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国家治理现代化视阈下制度认同实现机制研究
【6h】

国家治理现代化视阈下制度认同实现机制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一、 绪论

(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三) 研究方法

(四) 逻辑结构

(五) 创新点和不足

二、国家治理现代化与制度认同实现机制相关概念

(一) 国家治理现代化及其标准

(二) 制度认同实现机制

1、 实现机制:对制度认同进行系统分析的切入点和落脚点

2、 制度认同:基于系统角度的概念界定

3、 制度认同实现机制:内容和类型

(三) 国家治理现代化与制度认同实现机制的关系

1、 国家治理现代化对制度认同实现机制的要求

2、 制度认同实现机制对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意义

三、 国家治理现代化视阈下制度认同实现机制的困境

(一)制度认同实现机制困境的表现和后果

1、 表现:治理中偏向客体强制性认同实现机制

2、 后果:认同危机与合法性危机

(二) 制度认同实现机制困境的原因分析

1、 制度认同实现机制困境的根源:治理体系与社会的张力

2、 制度认同实现机制困境的主要原因:内因和外因

四、 恰适性:国家治理中走向协调的制度认同实现机制

(一) 解决制度认同实现机制困境的基本要求:恰适性

1、 “摸着石头过河”:在探索中对治理体系恰适性的探寻

2、 权力、权威与合法性:探寻公共权力运行的恰适性

3、 制度目的二重性的调适:探寻制度的恰适性

(二) 走向协调的制度认同实现机制——系统内的恰适性

1、 结构功能健全:系统内结构关系恰适性的前提

2、 制度与人的恰适性:结构间关系的恰适

(三) 走向协调的制度认同实现机制——系统与环境的恰适性

1、 制度与环境的恰适性

2、 人与环境的恰适性

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键是制度的现代化建设,在制度建设过程中制度认同的作用不可忽视。只有人们对制度有着足够的支持和认同,制度才能充分发挥其有效作用。可是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往往客体强制性制度认同较多,而主体自主性制度认同较少。那么,如何扭转这种局面,走向主体自主性制度认同为主而客体强制性制度认同为辅,实现更稳定、更长久的制度认同,使能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服务,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人们在研究制度认同的问题时往往分别从制度、人、环境入手,单讲各方应如何改善,却忽略它们之间的联系,并不是把三者连接为一个有机统一体。因而,从系统的角度出发,用系统和结构—功能的研究方法,将制度认同视为一个有机统一体的系统,尤其结构、功能、关系和环境。重新从整体和全局的角度出发把握制度认同,分析制度认同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通过恰适性来解决问题的办法和主张。
  把制度认同当做一个系统,一个有机统一体,要使其运行起来,只有结构和功能是不够的,还需重视结构之间的关系,以及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因此,加强制度建设、对人的教育、环境的改善等都是制度认同实现机制的前提性条件,对解决制度认同实现机制的问题是不够的,还需要协调各要素之间得到关系,使其和谐运转,方能走向主体自主性制度认同为主而客体强制性制度认同为辅的局面。为此文章提出了恰适性来协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文章先立足结构关系分析了制度认同实现机制两种机制失衡的原因,包括原因产生的根源、系统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并在此基础上从恰适性的角度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通过制度认同系统内结构关系的恰适性、系统与环境的恰适性建设,能够充分激发和发挥制度认同主体的自主性,实现制度认同主体与客体的良性互动,从而走向主体自主性制度认同为主而客体强制性制度认同为辅的局面,实现稳定而持久的制度认同。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