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丙型肝炎肝硬化脾脏切除与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后抗病毒疗效比较分析
【6h】

丙型肝炎肝硬化脾脏切除与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后抗病毒疗效比较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中英文缩略词表

1 引言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与观察指标

2.3 病毒学应答指标的定义

2.4 检测方法

2.5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脾脏切除或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患者手术前后进行比较

3.2 手术与非手术患者一般情况等比较

3.3 手术与非手术患者病毒学应答情况

3.4 手术与非手术患者病毒学载量变化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HCV感染过程中免疫系统调节作用

个人简历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观察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脾脏切除与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后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疗效差异。
  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收集2012.1-2014.12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就诊的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04例,所有患者均符合《病毒性肝炎防治指南》丙肝肝硬化的诊断标准。丙肝肝硬化患者根据是否行脾脏切除与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分为非手术组与手术组。非手术组患者排除干扰素禁忌后给予干扰素(普通干扰素3~5MU,隔日一次;或聚乙二醇干扰素(50μg/周)联合利巴韦林(0.6~0.9g/d)抗病毒治疗;丙肝肝硬化手术组患者行脾脏切除术或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术后,均给予保肝及对症支持治疗。术后脾功能亢进缓解查无干扰素禁忌后给予干扰素(普通干扰素3~5MU,隔日一次;或聚乙二醇干扰素50μg/周)联合利巴韦林(0.6~0.9g/d)抗病毒治疗。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根据生化指标及患者临床症状调整抗病毒药物剂量并给予辅助药物对症治疗。丙肝肝硬化手术组患者术前术后完善生化,影像等相关检查评估患者病情变化,两组患者抗病毒前、抗病毒期间及结束抗病毒治疗半年后检测病毒定量,治疗期间监测血常规,肝功能,血凝等。收集整理临床资料,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脾脏切除手术与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对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抗病毒疗效的影响以及对血常规、肝功能、血凝的影响。
  结果:⑴脾脏切除及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患者手术后与手术前比较,血小板(PLT)、白细胞(WBC)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谷丙转氨酶(ALT)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谷草转氨酶(AS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⑵手术组与非手术组患者年龄、性别,基因型比例、LSM(liver stiffness measurement,肝脏硬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组术后WBC、PLT比非手术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手术组与非手术组患者抗病毒前RBC、HGB、ALT、AST、PTA、ALB、TBIL、DBI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⑶手术组与非手术组患者抗病毒RVR、EVR、ETVR、SV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脾切组与脾栓组患者抗病毒RVR、EVR、ETVR、SV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a型患者抗病毒RVR、SVR高于1b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2a型患者与1b型患者EVR、ETV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⑷手术组与非手术组患者抗病毒前、4周、12周、24周、48周、72周病毒载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脾脏切除与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后2组患者抗病毒前、4周、12周、24周、48周、72周病毒载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b和2a基因型患者抗病毒前、4周、12周、24周、48周病毒载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2周检测1b型患者病毒载量比2a型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①脾脏切除和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可以改善脾功能亢进所致血细胞下降的状况,使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获得进一步抗病毒治疗的机会。②脾脏切除术与部分脾动脉栓塞术不影响丙肝肝硬化患者的抗病毒疗效。③脾脏切除与部分脾动脉栓塞两种手术方式对抗病毒疗效没有影响。④基因型为2a型患者比基因型为1b型患者抗病毒治疗疗效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