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Rho/Rock信号转导通路中的关键因子在大鼠后囊膜混浊模型中的表达
【6h】

Rho/Rock信号转导通路中的关键因子在大鼠后囊膜混浊模型中的表达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中英文缩略词

引言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仪器与耗材

1.3 实验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分别于术后第 0、3、7、14、28 天显微镜下观察大鼠术眼前节情况

2.2 组织学检测结果

2.3 ELISA法检测房水中TGF-β的相对表达

2.4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不同时间点晶体后囊膜上RhoA、RockⅠ、p-MLC蛋白的相对表达

2.5 蛋白印记法检测P-MLC、RhoA、RockⅠ在晶状体后囊膜上的相对表达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后发性白内障与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背景与目的:
  当晶状体受到外界损伤后或晶状体囊外摘出(extracapsular extraction,ECCE)术后,由于人工操作和医疗水平的局限性,想要不残留任何的晶状体上皮细胞(len epithelial cells,LECs)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于是残留下来的晶状体皮质或 LECs发生增殖形成混浊,称为后囊膜混浊(PCO),这是一种 ECCE术后常见并发症[1]。白内障术中损伤、炎症反应可以引起房水中多种细胞因子的分泌和释放增加,这些细胞因子可以与LECs膜上的受体结合,发出刺激信号促使细胞内相关信号通路活化。至今,研究发现后囊膜混浊现象伴随着各种不同的细胞间的信息传递过程。作为真核细胞内一种基本的信号传递方式,Rho/Rock信号转导通路与细胞的多种行为都密切相关,如细胞的定向分裂、差别生长、区别粘附等等[2]。然而遗憾的是我们现在对Rho/Rock信号转导通路与后囊膜混浊现象之间的关联性知之甚少。所以本次实验的目的在于运用蛋白质印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来测量相对应的各个时间段内大鼠晶状体后囊膜混浊模型中Rho激酶Ⅰ、RhoA和肌球蛋白轻链在Rho/Rock信号转导通路中的作用机制。探讨Rho/Rock信号转导通路在后发性白内障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实验方法:
  1.挑选30只健康的成年SD大鼠,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术后第0天)和实验组(术后第3天、7天、14天、28天),每组6只。30只大鼠均在全身麻醉下,行右眼晶状体囊外摘出术,并在实验组和对照组所规定的日期观察并记录术眼前节和晶状体后囊膜的情况。
  2.采用ELISA法测量术后第0天、3天、7天、14天、28天房水中TGF-β的相对表达量。
  3.在对应时间点处死大鼠后摘出术眼眼球,固定切片后行HE染色。
  4.在对应时间点取出晶状体后囊组织采用免疫组化、蛋白质印迹法检验Rho激酶Ⅰ、肌球蛋白轻链和RhoA的表达情况。
  结果:
  1.裂隙灯下观察,术后时间越长,晶状体后囊膜越混浊。
  2.HE染色显示不同时间点LECs增殖移行情况不同,术后时间越长,LECs增殖移行越显著,越没有规则。
  3.术后房水中TGF-β被激活,术后观察时间越长,TGF-β的浓度越高。术后第0天最低,术后第28天最高。实验组与对照组在不同时间段房水的TGF-β值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术后每个观察点晶状体后囊膜上均有RhoA、RockⅠ、P-MLC蛋白的表达,且均表现为观察时间越长,阳性染色越强。
  5.蛋白质印记法测量晶状体后囊膜上RhoA、RockⅠ、P-MLC蛋白的相对表达均呈现上升趋势,均表现为术后第0天最低,术后第28天最高。实验组(RhoA、RockⅠ、P-MLC蛋白的相对表达)与对照组(RhoA、RockⅠ、P-MLC蛋白的相对表达)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在PCO的形成过程中,RhoA、Rho激酶Ⅰ和肌球蛋白轻链蛋白在晶状体后囊膜上的表达量逐渐增多。
  2.Rho/Rock信号转导通路与后发性白内障的形成有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