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贫困地区农村中学教师流动问题研究——以河南省鲁山县为例
【6h】

贫困地区农村中学教师流动问题研究——以河南省鲁山县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第四节 研究方法

第五节 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一章 农村中学教师流动性的相关概念及其理论基础

第一节 概念界定

第二节 相关理论

第二章 鲁山县农村中学教师流动现状

第一节 鲁山县农村中学教师基本情况分析

第二节 鲁山县农村中学教师待遇情况分析

第三节 鲁山县农村中学教师流动情况分析

第四节 鲁山县农村中学教师流动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 鲁山县农村中学教师流动的影响以及原因分析

第一节 农村中学教师流动的影响

第二节 农村中学教师流动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四章 促进鲁山县农村教师合理流动的对策与建议

第一节 国家的政策倾斜与财政支持

第二节 鲁山县引导农村教师合理流动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A 鲁山县农村义务教育农村中学教师流动访谈提纲

附录B 农村中学优秀教师资源流失问题研究调查问卷

个人简历

致谢

展开▼

摘要

2016年是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承上启下的一年。“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推进教育现代化。教育现代化的实现,重点和难点在于农村教育的长久稳步发展。而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必须牢牢抓住农村教师这个根本主体,他们是支撑农村教育最关键的力量。
  本文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河南省鲁山县农村中学教师进行实地访谈调查,考察鲁山县农村中学教师队伍生存现状,从农村中学教师的基本情况(性别、年龄、婚姻、教龄、学历、培训、科研、职称)、待遇情况和流动情况(流动去向、流动意愿、职业自我认知)三个方面进行调查,根据推拉理论分析农村中学教师流动对农村中学教师个人和农村教育整体两个方面的影响,发现教师流动过程中存在着的问题。首先,农村教师队伍流动过快,尤其大量年轻教师流动频繁,导致农村教师队伍不稳定,教师年龄层次分布十分不合理;其次,教师的不合理流动使得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提升,反而造成优秀教师向少数地区集中,加剧了教育资源配置的失衡;最后,师资力量的失衡反过来又造成了农村教师的进一步流失,这近乎是马太效应在教育领域的实践,因而整个农村教师队伍处于躁动不安状态,而不是处于一种良性的动态平衡过程。
  针对以上的现象和问题,本文通过与鲁山县农村教师进行深入的交流和访谈,研究造成其流动的主观及客观原因,同时借鉴国外特别是与我国有着类似文化背景的日本、韩国所出台的相关措施,站在促进农村教师合理流动的层面,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以下基本策略:第一,政府对教师参照公务员管理;第二,以立法的形式建立教师交流机制;第三,统筹城乡教育投入;第四,解决农村教师生活困扰;第五,给予农村教师人文关怀,精神荣誉奖励。
  本研究丰富了农村教师管理的理论研究,同时,可以对农村学校创新教师管理工作提出新的思考,也可为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借鉴。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