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顾城诗学思想的哲学哗变及其精神之殇
【6h】

顾城诗学思想的哲学哗变及其精神之殇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绪论

第一节 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综述

第三节 章节设置

第一章 诗学话语场的哲学质素

第一节 诗歌版图

第二节 哲学捍卫

第三节 诗学的哲学融入

第二章 传统自然哲学的现代性变异

第一节 对传统哲学的过度阐释

第二节 变异的精神后果

第三节 另一种乌托邦

第三章 悲剧性结局的精神成因

第一节 作为艺术的强力意志

第二节 精神乌托邦的幻灭

第三节 怪味的“共在”拼图

结语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展开▼

摘要

顾城是中国当代新诗史上的天才诗人之一,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文化个体。对于顾城的研究,学术界大致沿三个层面进行:首先是对诗人的诗歌的语言、艺术特色及其在文学史上的意义的研究;其次是对诗人本身的童话性自我建构以及在其诗歌及诗论中的表现形态的研究;最后是对诗人本人的悲剧性结局以及诗人的生平的研究。由此可见,关于顾城的研究,尚有待学术界继续深化。而本论文则把主要研究放在了顾城诗学思想的哲学性质素这一维度上,并深度抚触了其哲学捍卫与其精神之殇的内在逻辑关联,应该说在关于顾城的批评空间上有一定的开创性。具体来说,在这篇论文中,笔者以对顾城诗学思想中自然哲学的在场情形,以及这种情形与其悲剧性结局的关联为探考的重心,进行了有限的研究。在对顾城的诗歌版图、哲学捍卫、诗学思想中的哲学融入作了梳理和考察之后,又详细探考了顾城对传统哲学的过度阐释,以及在顾城的这一阐释之下,建构的自我乌托邦。并由此考察了其中所体现出的,顾城的哲学捍卫与东方传统的自然哲学之间的裂隙与错位。并由这一裂隙与错位,挖掘顾城的悲剧性结局的精神成因。在研究方法上,现象学和解释学为本论文提供了基本的方法论支撑。

著录项

  • 作者

    梁艳丹;

  • 作者单位

    郑州大学;

  • 授予单位 郑州大学;
  • 学科 文艺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胡书庆;
  • 年度 2017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诗歌 ;
  • 关键词

    顾城; 诗学思想; 自然哲学;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