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便衣队研究
【6h】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便衣队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绪论

(一) 选题意义

(二) 学术回顾与研究现状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

(四) 创新与难点

一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便衣队的形成背景

(一)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形势

(二) 鄂豫皖党政军各级的重视与推广

二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便衣队的发展概况

(一) 发展历程

(二)活动范围

三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便衣队的组建方式与组织结构

(一) 组建方式

(二) 成员结构

(三) 组织领导

四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便衣队的活动及其与地方社会的互动

(一) 主要活动

(二) 活动方式

(三) 群众动员与效果

(四) 统一战线

五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便衣队的作用

(一) 有力配合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三年游击战争的坚持

(二) 为抗日战争保留了骨干积累了经验

结语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展开▼

摘要

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四次反“围剿”失败后异常严峻的形势下,为了既能反击敌人的进攻,又能更好地保存自己,鄂豫皖党政军民在斗争实践中逐渐自发摸索出了便衣队这一新的武装组织形式。便衣队产生后很快就显示出适应游击战争的独特优势,得到了鄂豫皖党政军各级的重视与中央军委的肯定,迅速成长壮大起来。在根据地形成之初即出现雏形的酝酿下,产生于1933年秋,改编于1937年秋七里坪整训。据不完全统计,到1937年初鄂豫皖边区便衣队能够统计具体名称的就有96个,遍及鄂豫皖边22个县境。
  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出现的便衣队,既有迫于形势自发形成的,也有地方党组织和红军武装有计划派出的。由于来源的不同,便衣队的成员结构也较为多样,既有来自中共党组织和基层政权的工作人员,也有来自各部队武装的战士,更有各地的普通群众。便衣队产生之初并未形成统一固定的组织领导模式,以后大都逐渐发展为由地方党组织领导,各便衣队内部基本上都建立了党支部,均设队长和指导员。各地便衣队在斗争实践中利用自身特点开展了种类多样的活动,实际上是党政军三位一体的武装工作队。为了在当时的特殊环境下生存发展,便衣队逐步总结出了一系列有自身特点的活动方式,最根本的即军事斗争与政治斗争、公开斗争与秘密斗争紧密结合,发动群众,分化瓦解敌人。便衣队扎根于群众之中,关心群众生活,维护群众利益,深受群众的信任;灵活运用对敌策略大力开展统战工作,对国民党军政头目和地主豪绅巧妙进行分化瓦解的工作,建立了比较广泛的统一战线,群众动员与统一战线是便衣队能够广泛发展的两个重要因素。由于符合当时的客观形势,适应对敌斗争需要,便衣队在战略和战术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成为当时坚持鄂豫皖斗争的第二支主力,为坚持鄂豫皖边区的革命斗争做出了重大贡献,对于根据地军民取得三年游击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