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开放街区”背景下高层办公建筑退线研究
【6h】

“开放街区”背景下高层办公建筑退线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国内背景

1.1.2 国外背景

1.2 研究的相关概念、范围及对象界定

1.2.1 研究的相关概念

1.2.1 研究的范围及对象

1.3 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1.3.1 研究意义

1.3.2 研究目的

1.4 研究的方法和内容

1.4.1 论文研究的方法

1.4.2 论文研究的内容

1.5 论文研究的框架

2 国外高层办公建筑退线研究

2.1 现代主义新城高层办公建筑退线

2.1.1 现代主义新城建设的背景

2.1.2 现代主义新城高层办公建筑退线的相关规定

2.1.3 场地功能与高层办公建筑的大尺度退线

小结

2.2 网格城市的高层办公建筑退线

2.2.1 早期美国网格城市:沿街建筑采光与街道墙界面

2.2.2 城市更新时期的美国网格城市:开放空间与高层办公建筑底层广场

2.2.3 新城市主义时期的美国网格城市:步行尺度的高层办公建筑底层空间

小结

2.3 城市复兴时期欧洲城市高层办公建筑退线

2.3.1 城市复兴时期欧洲城市建设的背景

2.3.2 城市复兴时期欧洲城市高层办公建筑退线的相关法规

2.3.3 复合功能区与高层办公建筑周边紧凑型公共空间

小结

本章小结

3 国内高层办公建筑退线现状研究

3.1 中国现代城市建设的背景

3.1.1 古代的城市结构与建筑布局对我国城市建设的影响

3.1.2 “苏联模”式对我国城市建设的影响

3.1.3 现代主义规划思想对我国城市建设的影响

3.2 国内现代城市中高层办公建筑退线的法规

3.3 国内现代城市中高层办公建筑退线的现状及特点

3.3.1 国内现代城市中高层办公建筑退线的现状

3.3.2 国内现代城市中高层办公建筑退线的特点

3.4 “开放街区”语境下国内高层办公建筑退线所存在的问题

3.4.1 街区尺度不利于步行

3.4.2 建筑场地领域感较弱

3.4.3 公共空间的尺度感较大

3.4.4 地面停车带来步行空间的安全性降低

本章小结

4 “开放街区”背景下国内高层办公建筑退线的设计探讨

4.1 “开放街区”对中国城市建设的影响

4.2 “开放街区”背景下对我国高层办公建筑退线相关政策、法规的建议

4.3 “开放街区”背景下国内高层办公建筑退线的处理方式研究

4.3.1 高层办公建筑底层场地处理:场地领域感的塑造

4.3.2 高层办公建筑与街道之间的步行区域:步行区域的功能优化

4.3.3 高层办公建筑底层公共空间:小尺度复合功能区的塑造

4.3.4 高层办公建筑与街道的过渡空间:停车安全与街区环境美化

本草小结

5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2016年2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对于城市街区树立“窄马路、密路网”的城市道路布局理念。未来我国的城市将偏向于“开放街区”的城市结构,其中对于当前我国高层办公建筑的大尺度退线与公共空间不足的问题将变得日益明显。对于高层办公建筑适宜尺度的退线尺度与退线区域内如何营造小尺度街区的公共步行空间的研究将变得具有现实意义。
  目前,我国城市中高层办公建筑的退线普遍存在距离过大、建筑领域感较弱与公共空间缺乏人性化的尺度等问题。随着我国向着开放街区的街区结构转变,高层办公建筑退线区域在塑造自身的领域感同时需要提供小尺度的公共空间。西方城市在“小街区、密路网”的固有城市结构下,高层办公建筑退线区域内对于营造小尺度的公共空间与场地领域感的塑造相对较为成熟。
  本文选择现代主义新城、美国的网格城市、欧洲的城市与我国城市中的高层办公建筑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实例对高层办公建筑退线区域内的空间场地处理进行类型分析,通过对比,分析我国高层办公建筑在未来“开放街区”的城市结构下建筑退线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西方城市中高层办公建筑退线区域内的空间场地处理方式进行提取总结,对在实习过程中接触到的高层办公建筑项目与调研的案例进行退线区域内的场地改造,总结开放街区背景下高层办公建筑的退线处理方式,为今后我国高层办公建筑设计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