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MR间质淋巴造影联合SPECT/CT显像兔VX2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的实验研究
【6h】

MR间质淋巴造影联合SPECT/CT显像兔VX2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的实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展开▼

摘要

第一部分:MR间质淋巴造影联合SPECT/CT显像兔VX2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的可行性 目的 初步探讨MR间质淋巴造影(MR Lymphography,MR-LG)联合SPECT/CT显像兔VX2乳腺癌腋窝及内乳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的可行性及显影数目分析。 材料与方法 选取纯种雌性新西兰大白兔共80只,随机分为肿瘤组和炎性组,分别建立兔VX2乳腺癌及炎性实验动物模型,成模后行MR-LG及SPECT/CT检查。实验原始图像传至后处理工作站进行处理、测量。定义自注射部位至腋窝或内乳方向的引流淋巴通路上最先显像的1 个或数个淋巴结为 SLN,记录所有内乳及腋窝淋巴结显示情况,并与SLN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手术结果相对照。 结果 1.肿瘤组56只(93.33%,56/60)建模成功,55只(98.21%,55/56)完成MR-LG及SPECT/CT检查,并成功行SLNB;炎性组19只(95%,19/20)建模成功,均完成检查并行SLNB,最终74只入组。 2.MR-LG检出LN 168枚,ALN 149枚,IMLN 19枚,SLN 92枚,A-SLN 77枚,IM-SLN 15枚;SPECT检出LN 173枚,ALN 144枚,IMLN 29枚,SLN 94枚,A-SLN 74枚,IM-SLN 20枚。MR-LG联合SPECT/CT检出LN 200枚,ALN 164枚,IMLN 36枚,SLN 101枚,A-SLN 77枚,IM-SLN 24枚。手术检出LN 258枚,ALN 208枚,IMLN 50枚,SLN 128枚,A-SLN 94枚,IM-SLN 34枚。 3.MR-LG与SLNB两种方法在检出LN总数、ALN、IMLN、SLN总数、A-SLN、IM-SLN 数目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种方法检出相关性分别为r=0.718,0.678,0.752,0.695,0.348,0.705。SPECT/CT与SLNB两种方法在检出淋巴结数目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种方法检出相关性分别为 r=0.713,0.621,0.765,0.689,0.186,0.765。MR-LG 联合SPECT/CT 与 SLNB 比较,在检出淋巴结数目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种方法检出相关性分别为r=0.816,0.756,0.901,0.810,0.348,0.890。 结论 MR-LG联合SPECT/CT可有效显示兔VX2乳腺癌腋窝及内乳SLN,并在显影数目上与SLNB与较好的相关性。 第二部分:MR-LG联合SPECT/CT显像兔VX2乳腺癌内乳前哨淋巴结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初步探讨 MR-LG 联合 SPECT/CT 显像兔 VX2 乳腺癌内乳前哨淋巴结(internal mammary sentinel lymph node,IM-SLN)的可行性及影响因素分析。 材料与方法 选取纯种雌性新西兰大白兔共80只,随机分为肿瘤组和炎性组,分别建立兔VX2乳腺癌及炎性实验动物模型,成模后行MR-LG及SPECT/CT检查。实验图像传至后处理工作站进行处理、测量。记录SLN及淋巴管显示情况,分析影响IM-SLN显像的因素,并与SLNB手术结果对照。 结果 1.共74只实验兔成功入组。MR-LG检查IM-SLN显示率为20.27%(15/74),SPECT/CT检查IM-SLN显示率为24.32%(18/74),MR-LG联合SPECT/CT检查,IM-SLN显示率为29.73%(22/74),SLNB手术IM-SLN检出率为36.49%(27/74)。 2.MR-LG、SPECT/CT、联合方法及SLNB对肿瘤组与炎性组内乳淋巴结(internal mammary lymph node,IMLN)检出与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R-LG联合SPECT/CT对肿瘤组与炎性组IMLN检出数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肿瘤组MR-LG检查中,腋窝前哨淋巴结(axilla sentinel lymph node,ASLN)大小(长径)对IM-SLN的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兔体重、肿瘤生长周期、原发灶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axilla lymph node,ALN)数目及 ASLN 状态、内乳淋巴管显影情况对 IM-SLN的显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组SPECT/CT检查中,各因素在IM-SLN的显示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4.以SLNB结果为金标准,MR-LG检出IM-SLN的准确性、假阴性率和假阳性率分别为83.78%(62/74)、44.44%(12/27)和0(0/47),SPECT/CT为87.84%(65/74)、25.93%(7/27)和0(0/47)。两种方法联合为93.24%(69/74)、18.52%(5/27)和0(0/47)。手术标本测量的IMLN长径大于MR-LG测量值,短径小于MR-LG测量值,但两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两者长短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 MR-LG联合SPECT/CT检查可有效显像兔VX2乳腺癌IM-SLN,但总体显像率略低,如何进一步提高显像率有待深入研究。 第三部分:MR-LG联合SPECT/CT对兔VX2乳腺癌腋窝前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采用MR-LG联合SPECT/CT方法诊断兔VX2乳腺癌腋窝前哨淋巴结(axilla sentinel lymph node,ASLN)转移的应用价值。 材料与方法 选取纯种雌性新西兰大白兔共80只,随机分为肿瘤组和炎性组,分别建立兔VX2乳腺癌及炎性实验动物模型,成模后行MR-LG及SPECT/CT检查。实验图像传至后处理工作站进行处理、测量。测量并记录ASLN,并与SLNB及病理结果相对照。 结果 1.炎症组前哨淋巴结(SLN)与非前哨淋巴结(n-SLN)对比,其长短径、长短径比,形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05)。淋巴结充盈缺损模式、T/N比值(tumor/norma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651,P=0.001和Z=-2.232,P=0.019)。 2.肿瘤组 SLN 长、短径均大于 n-SL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04,P=0.004和t=2.379,P=0.019),两组间淋巴结充盈缺损模式、T/N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437,P=0.005和Z=-3.542,P<0.001)。 3.腋窝转移性 SLN 长径(9.29mm±2.96mm)、短径(7.08mm±2.13mm)大于非转移性SLN的长径(7.27mm±1.92mm)、短径(5.08mm±1.29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两组淋巴结形状、淋巴结充盈缺损模式、T/N比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4.ROC曲线分析,SLN长径、短径、T/N比值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33,0.815,0.815;其中短径及T/N比值AUC最大,为0.815。 结论 MR-LG联合SPECT/CT检查可较准确定位乳腺癌SLN,淋巴结长短径、形状、充盈缺损模式、T/N比值可有助于评价SLN的状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