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红细胞分布宽度与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全因死亡及心血管死亡的相关性研究
【6h】

红细胞分布宽度与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全因死亡及心血管死亡的相关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OLE_LINK7

OLE_LINK8

OLE_LINK1

OLE_LINK2

OLE_LINK3

OLE_LINK4

展开▼

摘要

背景: 目前,随着每年终末期肾脏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数量的不断增加,慢性肾脏病的治疗成为全球亟待解决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其中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相对于血液透析、肾移植具有价格较低、操作简便、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小、交叉感染率低、可以更好的保护残余肾功能等优点,已成为越来越多 ESRD 患者首选的肾脏替代治疗方式。尽管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腹膜透析技术有了很大的改善,PD患者的死亡率仍居高不下,透析患者的死亡率较一般人群高出6.1-16倍之多[1],而心血管疾病(CVD)是维持性透析病人最主要的死因,约占慢性肾脏病病人总死亡率的44%-51%[2]。因此,识别并划分腹膜透析患者全因死亡与CVD死亡风险是临床工作中一项重要任务,也能帮助临床医师为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在透析患者中,目前还没有一种预测全因死亡与CVD死亡的工具被广泛采用,关于这项内容的研究也较为有限,因此寻找一种能预测腹膜透析患者全因死亡及 CVD 死亡的标志物具有重要意义。 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反映红细胞体积的变异性,是由平均红细胞体积(mean corpuscular volume,MCV)与其标准差之比计算得出,作为完整的血常规检测的指标之一。在既往研究中,它用于鉴 别诊断不同类型的贫血[3]。近年研究发现,较高水平的RDW与多种疾病(严重的脓毒症、慢性心力衰竭、冠心病、脑卒中等)死亡风险的上升有关[4-7]。在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中,RDW与肾功能的水平密切相关[8],也有报道RDW与CKD患者(包括腹透患者)的死亡风险有关,但各研究结论不一,国内仅少数研究调查过RDW与腹膜透析患者不良预后的关系。 目的: 目前RDW被证实与心血管等疾病的不良预后相关。但其预测PD患者死亡风险的证据仍较为有限,本研究回顾分析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患者的资料,旨在探讨RDW与CAPD患者全因死亡及心血管疾病(CVD)死亡风险的相关性。 方法: 1.研究对象 以2005年7月1日至2016年3月31日在郑州大学附属医院进行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治疗的403 例终末期肾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维持性腹膜透析治疗时间达3个月及以上。排除标准为(1)年龄<18岁;(2)透析时间小于3个月;(3)转至其他腹透中心或失访;(4)透析前3月未检测RDW;(5)未行腹膜平衡试验及评估透析充分性。所有入选患者均在本院行腹膜透析置管术,采用百特公司的乳酸盐透析液行腹膜透析治疗。 2.研究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所有病人从腹膜透析治疗开始随访直至死亡;转行血液透析;转行肾移植;或随访至2016年6月30日。收集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基线临床数据,原发肾脏病,实验室生化指标:规律透析 3 月以内的血电解质,白蛋白,甲状旁腺激素,肾功能,血脂;贫血相关指标:RDW,血红蛋白,血清铁,铁蛋白,总铁结合力;用药情况,包括铁剂、促红细胞生成素等的使用等;合并症:心血管基础疾病、糖尿病、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PD相关性腹膜炎等;透析相关指标;记录生存时间,临床转归等资料。 3. 统计分析 根据ROC分析确定RDW最佳截断值(cutoff value),以截断值将研究对象分为高RDW组与低RDW组,比较两组之间各临床资料的不同;对各研究因素与RDW进行相关性分析,Kaplan-Meier法比较其生存率的差异,使用Cox回归模型评估RDW与临床结局(全因死亡及CVD死亡)的相关性,以ROC分析比较RDW及其他指标对于CAPD患者全因死亡及CVD死亡的预测价值。 结果: 1.本研究最终纳入 207 名患者。其中男性有 120 例 (58.0%),平均年龄为(45.2±13.2)岁,透析龄中位数为 29.5(3-117)月,导致病人进入终末期肾脏病(ESRD)的主要病因为慢性肾小球肾炎(142例,68.6%),高血压(27例,13.0%),糖尿病(15例,7.2%),多囊肾(14例,6.8%),其他疾病(9,4.4%)。 2.RDW预测CAPD患者全因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51,95%置信区间为0.686-0.808,P<0.0001。以RDW15.1%作为最佳截断值,将患者分为高RDW组(RDW>15.1%)68例,低RDW组(RDW≤15.1%)139例。两组患者在舒张压、血红蛋白、白蛋白、全段甲状旁腺激素、eGFR、总胆固醇、脂蛋白 a、总Ccr、4h D/Pcr的水平均存在统计学差异。合并症方面,高RDW组所患心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高脂血症所占比例较低RDW组患者高,低RDW组所使用铁剂、ACEI/ARB及β受体阻滞剂的比例较高RDW组的高,余合并症与用药情况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3. 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RDW与PD患者的C反应蛋白、铁蛋白、脂蛋白a、合并心血管疾病成正相关,与血红蛋白、白蛋白、eGFR、总Ccr、铁剂的使用成负相关,与年龄、透析龄、总铁结合力、总胆固醇、总Kt/V、EPO的使用、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的关联无统计学意义。 4.截止至随访终点,207 例患者中有 53 例死亡,20 例死于心血管事件,12例死于感染,1例死于肝性脑病,其他原因所致的死亡20例。两组的全因及CVD死亡人数具有显著差异,P<0.001。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低RDW组的生存率明显高于高RDW组患者。 5.高RDW组与低RDW组的1年、3年、5年生存率为:87.97%比97.01%、58.02%比 81.53%、41.62%比 67.96%,P=0.001,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总体中位生存时间为80个月,高RDW组与低RDW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59个月,96 个月。单因素和充分校正后的多因素 Cox 回归分析显示,RDW是影响患者全因死亡(HR=1.212,95%CI :1.007-1.458,P=0.042)、心血管疾病(CVD)死亡(HR=1.697,95%CI :1.030-2.795,P=0.038)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1.RDW作为反映红细胞体积异质性的指标,与PD患者的多种指标具有相关性。 2. RDW与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的全因死亡及心血管死亡相关,低RDW组患者生存率高于高RDW组患者。RDW可作为预测CAPD患者全因死亡及心血管死亡的标志物,其预测价值优于其他传统指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