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小学校教学建筑疏散通行宽度研究——以郑州地区中小学校为例
【6h】

中小学校教学建筑疏散通行宽度研究——以郑州地区中小学校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现代中小学校的主要教育形式

1.1.2 我国现代中小学校教学建筑主要发展过程

1.1.3 我国现代中小学校教学建筑主要平面构成形式

1.1.4 中小学校教学建筑疏散通行空间概况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对象界定

1.3.1 中小学校教学建筑

1.3.2 中小学校教学建筑疏散通行部分

1.3.3 疏散通行宽度

1.4 研究目标

1.5 研究方法以及内容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内容

1.6 论文研究的框架

2 中小学校教学建筑使用主体及其行为与特点

2.1 中小学校教学建筑使用主体及特点

2.1.1 使用主体

2.1.2 使用主体的环境认知特点

2.1.3 人体尺寸特点

2.1.4 心理活动特点

2.2 疏散过程中使用主体的典型行为

2.2.1 慌乱行为

2.2.2 从众行为

2.2.3 小群体行为

2.3 疏散过程中使用主体的行为特点

2.3.1 疏散预动作时间短

2.3.2 疏散行为安全意识弱

2.3.3 疏散行为从众心理强

2.4 本章小结

3 中小学校教学建筑疏散通行宽度调研

3.1 调研对象

3.1.2 郑州航空港区寄宿小学

3.1.3 郑州航空港区张庄中学

3.2 调研方式

3.2.1 测量

3.2.2 影像采集

3.2.3 实地模拟实验

3.3 调研成果

3.3.1 “领航学校”调研成果

3.3.2 “寄宿小学”调研成果

3.3.3 “张庄中学”调研成果

3.3.4 实地模拟成果

3.4 调研分析

3.4.1 中小学校教学建筑疏散通行事故

3.4.2 中小学校教学建筑疏散通行宽度设计现状及要点

3.4.3 调研成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中小学校教学建筑疏散通行宽度设计分析及优化

4.1 剖析中小学校教学建筑疏散通行宽度设计

4.1.2 0.6m及其整数倍的“是与非”

4.2 中小学校教学建筑疏散通行宽度设计优化建议——地面设计区分疏散股道

4.2.1 疏散走道地面设计

4.2.2 疏散楼梯地面设计

4.2.3 疏散走廊与疏散楼梯交接处地面设计

4.3 本章小结

5 郑东新区康庄路小学项目方案设计及疏散通行宽度设计优化

5.1 项目情况介绍

5.1.1 项目概况

5.1.2 疏散设计及主要问题

5.2 项目疏散通行空间改进优化

5.2.1 疏散走廊的改进优化

5.2.2 疏散楼梯的改进优化

5.2.3 疏散走廊与疏散楼梯交接处的改进优化

5.3 本章小结

6 结语

图和附表清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规范,为我国城乡建设与发展在秩序、安全和卫生等方面提供了依据与保障、策略与引导,为我国改革开放建设的有序进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发现部分规范在某些方面仍然存在着原理模糊、解读不清楚等问题。
  以《中小学校设计规范》中“计算疏散通行宽度时,疏散路径的每处都宜以1股人流0.60m的整数倍计算”的条例存在的情况为例,目前大部分中小学校教学建筑的疏散通行宽度大部分都符合“规范”的要求,但近几年中小学校教学建筑的疏散事故还时有发生,于是引发笔者进一步探索疏散通行宽度和疏散安全关系的欲望。
  本文以对郑州航空港区三所中小学校的调研为基础,从不同年级段中小学生的身体尺寸差异和活动特点的角度对疏散通行宽度和中小学生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发现问题:1.计算中小学校教学建筑疏散宽度时,有效疏散宽度必须为“0.60m”的整数倍;2.中小学校教学建筑疏散通道宽度必须为“0.60m”的整数倍的意义不大。并针对问题提供中小学校教学建筑疏散宽度设计的优化建议。最后,结合笔者在工程实践中的项目为例,对其中的教学建筑疏散通行空间进行改造优化,总结中小学教学建筑疏散通行宽度的设计方法,为以后我国中小学校教学建筑甚至其他领域建筑疏散通行方面的设计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更进一步,希望能通过此文章以小见大,引起人们对规范存在某些原理模糊等问题的注意,进而促进规范的完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