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仿生骨在颈前路减压融合术中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远期疗效
【6h】

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仿生骨在颈前路减压融合术中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远期疗效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中英文缩写词对照表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表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 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个人简历、在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脊髓型颈椎病(ce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是指颈椎间盘突出伴随或不伴随邻近组织变性(骨刺,后纵韧带骨化,黄韧带肥厚或钙化等),由脊髓挤压引起的临床症状,比较多见于中老年人[1]。Smith和Robinson首先报道了颈椎前路手术,骨外科医生通常使用前路减压融合治疗颈椎退行性疾病。对于2个节段脊髓前方压迫的颈椎病患者,采用颈前路椎体切除术(ACCF)可取得良好效果。为了达到更加完美的重建,将骨移植材料从自体髂骨,同种异体骨,钛网等材料进行前路融合,但都存在一定的缺点。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HA/PA66)仿生骨柱是四川国纳科技有限公司制造出产的,它的样式是中空圆柱体,最外边直径11mm,13mm,中间部分直径5,7mm,长度是18~35mm,有许多3mm壁孔和两端1mm×0.3mm沟槽在它的侧方(图1)。
  在目前的文献中,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仿生骨治疗颈椎前路减压融合颈椎病的短期和中期随访有效,发现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仿生骨作为一种新型骨移植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不仅可以减少患者取骨带来的并发症,而且具有植骨融合率高、能有效恢复和维持融合节段高度及颈椎生理曲度特点,被人们用作骨组织修复的理想替代品,短期和中期随访满意;然而对其5年以上的远期随访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目的:
  评价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HA/PA66)仿生骨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融合术中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远期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大一附院骨外科2008年1月-2013年12月行颈前路椎体次全切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HA/PA66)仿生骨植入植骨融合术治疗的55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临床资料。男35例,女20例;年龄39-72岁,平均53.6岁。病程2-14个月,平均7个月。所有患者术前均行颈椎正侧位、过伸过屈侧位DR片,颈椎64层螺旋CT平扫+三维重建,颈椎MRI平扫;术后即刻行颈椎正侧位DR片,术后短期和末次随访均行颈椎正侧位、过伸过屈侧位DR片,颈椎64层螺旋CT平扫+三维重建。术前、术后即刻、术后短期及末次随访分别记录以下指标:1.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2.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3.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4.C2-7Cobb角5.融合节段高度和下沉率6.植骨融合率7.仿生骨及螺钉断裂、移位、脱位8.术后并发症。测量结果使用统计学方法和SPSS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结果:
  随访时间为61月-108月,平均85.6个月。短期随访、末次随访JOA、VAS、NDI、Cobb角及融合节段高度均明显优于术前(P<0.05),短期和末次随访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末次随访出现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HA/PA66)仿生骨移位1例、下沉7例,螺钉脱位2例。末期随访所有病例均达到骨性融合,融合率为100%。术后短期有8例患者出现声音嘶哑、吞咽困难等并发症,经过内科治疗及功能康复后末次随访均恢复正常。
  结论:
  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HA/PA66)仿生骨能有效恢复并维持颈椎生理曲度及融合节段高度、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显著促进植骨融合,远期疗效满意,是一种理想的新型植骨材料;但是随访中仍有仿生骨移位、下沉和螺钉脱位的发生,因此这种生物复合材料仍需要被优化以期达到更加满意的临床疗效。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