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两汉魏晋时期章草书法研究
【6h】

两汉魏晋时期章草书法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绪论

一 概念及研究范围界定

二 选题目的及意义

三 研究现状

四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第一章 两汉魏晋章草书迹存世情况

第一节 历代刻帖中两汉魏晋章草作品汇总

一 两汉魏晋章草作品在宋朝刻帖中分布

二 两汉魏晋章草作品在元、明朝刻帖中分布

三 两汉魏晋章草作品在清朝及以后刻帖中分布

第二节 两汉魏晋非刻帖类章草书迹存世情况

一 砖文中的章草

二 简牍中的章草

三 其他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两汉魏晋章草字体发展概述

第一节 章草定义和字体特征

第二节 章草字体萌芽期

第三节 章草字体演进及成熟:两汉时期

一 西汉时期章草字体发展

二 新莽和东汉时期章草字体发展

第四节 章草字体的转型:魏晋时期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两汉魏晋时期民间章草和名家章草的比较研究

第一节 民间章草:简易与多元性

第二节 名家章草:鲜明与稳定性

一 不同时期同一章草作品刻帖比较

二 相同时期不同刻本中的同一部章草作品

三 不同时期不同书家刻帖章草作品

第三节 名家章草与民间章草相互关系

第四章 两汉章草魏晋章草的形态发展

第一节 笔法:隶书波磔向章草波磔的笔法过渡

第二节 结字:宽整杂糅的结字向整体规范的结字过渡

第三节 章法:规整率性的章法向规范严谨的章法过渡

第五章 两汉魏晋章草对后世章草书法风格的影响及启示

第一节 两汉魏晋章草对后世章草书法风格的影响

第二节 两汉魏晋章草对个人启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表

表1 历代刻帖中两汉魏晋章草作品考证

表2宋代收录部分两汉魏晋章草作品的刻帖概况

表3元明收录部分两汉魏晋章草作品的刻帖概况

表4清朝至民国近现代收录部分两汉魏晋章草作品的刻帖概况

表5部分出土两汉魏晋砖文中的章草概况

表6部分出土两汉魏晋简牍及残纸中的章草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研究汇总了几年来出土的章草书迹,主要包括两汉魏晋时期与章草有关的砖文、简牍及残纸等。又系统汇总了两汉魏晋时期名家章草作品在宋朝以后历代刻帖中的分布。以上述收集的历史材料为研究对象,主要进行了以下内容的研究和分析:1.对两汉魏晋章草字体的起源、演变和发展进行了系统比对与分析;2.从实用性和艺术性的角度,对以砖文为代表的民间章草作品和以历代刻帖为代表的名家章草作品进行比较分析,以寻找两者之间在字体发展、书体风格和艺术特征之间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对两汉魏晋章草作品的笔法、结体以及作品章法三个创作特征方面综合比较了名家刻帖王羲之《豹奴帖》和三国皇象《急就章》,以及马圈湾简牍等,寻找两汉魏晋章草书写特征的部分发展规律;最后,以魏晋之后的章草发展来分析两汉魏晋章草对后世章草书法再创作的影响。同时,结合自己临摹和书法学习的体验,简单探讨了两汉魏晋章草书法对笔者书法创作的影响。基本得到以下3点体会: 1.从字体演变角度看待章草字体,虽然章草源于隶草这一论断在学界被普遍认同,但是根据新近出土的砖文及简牍中的章草乃至隶草和篆草的书迹分析,说明章草的起源及部分写法是有可能与两汉以前的草书发展有关; 2.通过分析不同阶级的章草作品,发现在书法史上公认的章草字体确立时期在东汉之前,部分砖文中的个别文字已经出现了章草写法,后来与名家相互影响,逐步形成鲜明风格的书体; 3.总结两汉魏晋书迹中关于章草的笔法、结体与布局,发现存在以下书写规律:从简牍到名家刻帖存在带有隶意波磔的笔法向更为稳定波磔的笔法过渡,砖文和简牍中多隶书结体特征到名家作品中的行、楷书结体之意,章法布局由自由率性到自然规整。 通过本课题研究,两汉魏晋时期是章草书法演化成熟乃至发展的重要时期,与其他诸如:隶书、楷书、行书乃至今草的形成与演变都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对后世章草名家创作甚至文字学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对笔者的书法创作也提供了素材的源泉。

著录项

  • 作者

    李彤;

  • 作者单位

    郑州大学;

  • 授予单位 郑州大学;
  • 学科 美术学(书法艺术研究)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李放;
  • 年度 2019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两汉; 魏晋时期;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